怎样利用汉字的表义性指导小学生认字

如题所述

汉字之美,美在平仄变化的声音,美在犹如图画的形态,美在深邃的意蕴。汉字丰沛盈润的画面感,节奏与音韵的乐律感,直观隽永的表达感,都让我们为之着迷。既然汉字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语言文字形态,那么我们在学习汉字、识记汉字的时候就应遵循汉字的规律,利用它的特点,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识记。
对于识字教学,我们总结了多种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形声字,生活识字,偏旁识字和偏旁归类,字源字形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我发现这些方法的运用归根到底是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来帮助识字。比如形声字,字的一部分表示读音,另一部分表示字义,这是音与义的结合。生活识字和组词,是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意义。偏旁识字和偏旁归类是借助偏旁的意义帮助认识一类字。字源字形着重将字形与字义相结合识字。另外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等,是在认识独体字的基础上对字的组合与拆分,是以字形为基础识字。
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验与思考,我发现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根据字音字形字义的特点,“因材施教”,有不同的侧重点。当然,能够将字的音、形、义都结合起来,纳入对字的认识,会事半功倍。
就以鲁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课《小小的船》为例,分析不同字的不同方法。本课需要会认的字有9个,分别是“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
“船”,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舟也。……古言舟,今言船。”“舟”字,《说文解字注》“舟,船也。古人言舟。汉人言船。……凡舟之属皆从舟。”可见“船”与“舟”意义完全相同。凡是“舟字旁”的字都与“船”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字“舟字旁”的一类字,如“舰、舱、航、舶、舷、舵”等。这种方法就是运用了汉字偏旁与意义的结合识记生字。
“坐” ,《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个人坐在土上。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坐”的小篆体为 ,把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自习观察,学生不难理解字形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利用汉字字源字形与字义的关联性识记生字。
“看”和“见”同样如此。“看”,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睎也。从手下目。”“见”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是看见,看到。虽然二字字形不同,但字源形态中共有一个“目”,学生知道“目”与眼睛有关,就知道了“看”和“见”的意义,并能够记住它们的字形。
“闪”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认识,也可以用儿歌“人在门前闪过”识记,都是在认识独体字的字义的基础上进行了组合,这是字形与字义的结合
“蓝”的本义是一种生草本植物“蓼蓝”,所以以“草字头”为偏旁,这是字义与偏旁的结合。
“弯”的本义是“拉弓”,所以引导学生发现“弯”的下边是“弓”字,这也是字形与字义的结合。
“只”是多音字,让学生给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这是字音与字义的结合。
汉字作为表义性将较强的语言符号,许多字从字形的书写和演变中容易察觉字的意义,但是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表音的性质越来越突出。汉字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本身就有表音的性质,而汉字的不断简化削尖了它的部分表义特征,却强化了表音性,特别是形声字的增多,更加印证了这一变化趋势。如“取”本义以手割耳,引申义有娶妻的意思,后来在“取”的基础上造新字“娶”表达娶妻之义。学生认识“取”字后,可借助“取”与“娶”二字字形与字音的联系认识生字。
“星”字我没有找出好的方法,于是发动学生的智慧,让孩子们自己找方法。我发现孩子们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的。于是课堂上我在逐步将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识字方法、小组讨论识字方法,孩子们总是能给我惊喜。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于是我采取先让学生说方法,学生说不出来的和新方法由我说。对于孩子独特的识字方法,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孩子说的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对他们的方法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课堂教学效度有了很大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每个字都是一个整体,我并不很赞同那些单纯将字拆成几部分来认识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不与字义相结合的拆分与结合,反而破坏了字的整体意义。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识字效率,也利于长远的语文学习,这才是识字教学的精髓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