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是发展,为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是发展,为什么?
晕了,这就是1道10分的题,你们看着回答吧。不可能超过200字,也不可能少于50字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
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
发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
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我们党
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
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
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
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深入思考而提出的重要
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
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
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表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加快经济发
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
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内在要求。全亘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也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在当代中国,背离科
学发展观要求,社会就难以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可能真正
建立起来。正如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
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实现
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
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
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①这就要求我们紧紧扭住发
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
展;抓住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克服影响经济
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正确反映和兼
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
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以
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所有
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只有把科学发
展观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上来,不断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
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等
六个方面的本领,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可
以说,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谐社会不可能体现时代精神,不
可能顺利推进。
还要认识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
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
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
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
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有利
于我们正确理解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
涵和要求,从而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
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
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
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30
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

http://www.jrj.com 2006年10月18日 10:28 解放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页面调色版


陈勇鸣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保持了28年的高增长,2005年GDP达到2235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四个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人们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身边生活发生的变化,都深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发展。

发展是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在于要有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以发展巩固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落实到发展改革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诸多重要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迫切需求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首先是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追求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大量低效耗用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中国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共同发展、共同分享、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道路。

其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处理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等。特别是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也都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有关。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发展要关注为什么发展,也就是发展的目的问题。要在发展过程中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和谐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当前,重点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上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

发展是上海城市的立身之本,只有发展才能开创城市的未来,才能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上海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聚精会神、集中精力抓发展,继续保持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描绘的和谐社会宏伟蓝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第2个回答  2009-06-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照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要是发展
第3个回答  2009-07-01
发展才是硬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