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评价的内容应全面化,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前者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等;后者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评价要依据本学科的《标准》,要涵盖学科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要领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与技能、学习的行为习惯和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一般性发展目标:(1)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主义道德。(2)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手段进行合作。(4)探究性学习和创新精神探究学习:能够通过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方式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自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促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创新精神:通过认真思考,发现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合理、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学科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评价学科发展目标时,要注意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的交融。(1)体现评价的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改变以往课程、教学、评价之间的线性关系,谋求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使评价成为“嵌入课程”的评价。评价环节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评价要侧重保持学生探究兴趣,增进研究信心,关注学生优点与特长,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及合作意识的协调发展,防止评价结果的不良使用。基于这样的追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应该提倡使用学习记录、档案袋的方式。(2)倡导评价的多元化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评价要求改变以往评价主体的贵族化、领导化和少数化,应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最后,评价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实用性、可行性、正当性与准确性等四个标准,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3)注重评价的反思性强调评价关注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受评人的反思。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在反思中,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到底想学到什么、研究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发挥了创造性、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活动等等。这些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热情、更努力地参与研究,而且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在研究中的行为以及研究的结果负责。因此,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知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1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其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主要考察学生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党团活动、“一十百千工程”、专题教育活动、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内容、次数、持续时间及收获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