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理由

给文章分段的理由可以有什么?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一般的方法是先整体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精读,具体地分析和理解;最后再回归整体,深化认识。其中“一部分一部分地精读”,首先要求我们学会分段,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呢?

划分段落的一般步骤有:一读,就是通读课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相同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划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围绕“飞夺”二字,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四段:先写泸定桥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这是起因;然后写红军与敌人援兵抢时间赶到泸定桥,这是发展;接着写红军战士攻天险夺取泸定桥,这是高潮;最后写红军通过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这是结果。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到来时”“灵车过去后”这一时间顺序把全文分为三段。

3、按地点或空间位置的变换分段。例如《颐和园》除开头一个总起段、结尾一个总结段外,中间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一地点的转换来分段,共分成五段。

4、按内容的总分关系分段。例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然后分别写了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最后又将山水结合起来写。我们可以根据“总——分——总”的顺序分成三段。

5、按材料的性质分段。例如《给颜黎民的信》,写了四件性质不同的事,我们可以按“谈怎样读书”“谈在上海看桃花”“同意把信发表”“指出写信人署的是假名”这四个不同的内容分成四段。

6、按人物的活动分段。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课文分别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每个人的事情都自然分一段。又如《景阳冈》一课,我们根据人物活动的顺序,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可分为四段。

当然,划分段落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划分。同样,一篇课文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例如《月光曲》,我们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五段,还可以按地点的转换分为四段。总之,划分段落要有所遵循,但也不能“一刀切”。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划分段落的本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0
到不少人发表的文章密密麻麻,段落之间没有明显的隔开,字体大大小小不是很协调。我比较喜欢段落之间以空行隔开,段首不用空格;一般情况下使用默认大小字体,有时候字太大了反而感觉不整齐。下面是一篇谈论互联网上文章分段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本来,中文书写是没有段首空格的要求的,我们的先人奉行的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书写习惯,连标点符号都不用。古代的印刷物也不空格,一律顶头写,一页装满了,换一页。所以那些古旧的线装书,从来都是密密麻麻一篇接一篇。自西学东渐,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讲究在印刷物上要段首空格了。所以我们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就被要求表达完了一个意思,要换一行,新的段落要在开头空两格。至于为什么要空两格,没人告诉我,反正空两格表示一个新的段落。

文章分段,并不能对文章本身的内容产生任何影响,它所影响的是阅读。密密麻麻的文字带来阅读的压迫感,而分段可以有效地舒解这种压迫感,给读者留下喘口气的机会。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渐渐发现空两格并不能真正解决密密麻麻的问题。中文文章字与字本来就是紧挨着的,这种压迫感与生俱来,两个空格在这种压迫感面前,未免太渺小了。

到了互联网上,如果仍然照搬空两格的做法,就会让这个问题就变得更严重。我们每天要阅读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只要泛泛地浏览一下就够了,根本不需要精读。这时候,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因此,我更倾向于以空行取代段首空格。相对于段首空格,段与段之间空一行,可以让段落更加清晰,你可以从容地跳过不想读的段落。以我自己的体会,空一行要比空两格,更能节省读者的阅读成本。

之所以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lpspider拿我做例子,说到了blog书写的段首空格问题。其实早在年初,飞猪就提到过,也举了我的例子。但我没太在意,因为他那篇文字本身,如果不是因为中间引用的段落前后加了空行,也是密密麻麻很有压迫感。

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需要一种新的书写规范来配合新的阅读节奏,帮助读者节省阅读成本。段首空格本来就不是中文的书写习惯,既然我们曾经从善如流过,就不要用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规矩”,来框住这个时代吧。
第2个回答  2009-06-10
文章分段一般是根据意思来分,详细点儿说就是看一片文章一共讲了几件事情或者一共说了几个意思,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意思就可以分在一段内;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般是分在下一段里边。
第3个回答  2009-06-10
内容不同就要分段,表达不同的意思就要分段,论述不同的观点就要分段。
有时为了文章的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也要设过渡段。
第4个回答  2009-06-13
文要分段因为这样看起来不太累,也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条理与结构.
一般来说,叙事中或文意上有递进、转折时需要分段,视情况而定。
可以使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但如果上下两段本来就连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