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电池的危害

废电池的危害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二电池70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锰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埋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定出汞、镉、锌、铅、铬为危险废弃物。
一、汞
汞即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汽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别显示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鱼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会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会中毒致死,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当汞进入人体后,即集聚于肝、肾、大脑、心脏和骨髓等部位,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引起疲倦、头晕、颤抖、牙龈出血、秃发、手脚麻痹、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精神混乱,进而病狂痉挛致死。有机汞还能进入胎盘,使胎儿先天性汞中毒,或畸形、中疾呆。汞的毒性是积累性的,往往要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反应出来,食物链对汞有相当大的富集能力,如淡水鱼和浮游植物对汞的富集倍数为一千,海水无脊椎运动为十万,海洋植物为一百、海洋动物为二十万。食用被汞污染的水产品,产生甲基汞中毒,甲基汞会进入人的有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头晕、四肢末梢麻木,记忆力减退、神经错乱,甚至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二、铅
铅的分子量是278,是一种重金属,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会使本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也就是使蛋白质正常功能受到损坏,从而使人体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食用含铅食物,会影响正常血红素合成,影响神经系统,铅在骨骼及肾脏中积累,有潜在长期的影响。
三、镉
镉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其化合物也大都属毒性物质,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病”就是因镉污染而致。含镉的矿山废水污染了河水及两岸的土壤、粮食、牧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百慢慢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
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节器,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使锌镉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镉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钦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累,潜伏期可长达十年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资料表明,人体内镉的生物学半衰期为20—40年。镉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毒害是多方面的,且治疗极为困难。因此,各国对工业排放“三废”中的镉都作了极严格的规定。日本还规定,大米含镉超过1毫克/升,即为“镉米”,禁止食用。日本环境厅规定0.3PPm为大米中镉浓度的最正常含量。由于镉化合物具有程度性不同的毒性,用任何方法从废水中除镉,只能改变其存在方法和转移其存在的位置,并不能消除其毒性。因此镉废水的处理应尽量与回收利用结合。
四、铬(C )
铬是一种具有很的光泽的金属,无素,化学性质很稳定,不锈钢中便含有12%以上的铬。觉见的铬化合物有六价的铬酐、重铬酸钾、重铬酸钢、铬酸钾、铬酸钠等,三价的三氧化二铬(铬绿)二价的氧化亚铬。铬的化合物中以六价铬毒性最强。三价次之,据研究表明,铬是哺乳动物生命与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铬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成人每天需50—100微克。红糖全各类糙米、未精制的油、小米、胡萝卜、豌豆含铬较高。铬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微量铬可提高植物收获量;但浓度稍高,又可抑制土壤内有机物的硝化作用,铬酸、重铬酸及其盐类对人的粘膜及皮肤有刺激和灼烧作用,并导致伤,接触性皮炎。这些化合物以蒸汽或粉尘方式进入人体,均会引起中鼻中隔穿孔、肠胃病患、白血球下降、类似哮喘的肺部病变,有人认为,六价铬可诱发肺癌。此外,六价铬,特别是铬酸对下水系统金属管道有强腐蚀作用,含3.14—17.3mg/L的三价铬废水灌田,就能使所有植物中毒。
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国的碱性干电池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全国年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电池的无汞化(含汞量在0.0001%以下)。
对自然界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若将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重金属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所以,如何及时安全地处理电池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05
一、废电池随便丢弃,到底有多大危害?
一节废电池就是一颗"炸弹",有人这样形容废电池的"杀伤力"。说是"炸弹",当然是隐形的,它的杀伤力既看不见,也不发声,其产生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严重到损害人体健康,以至于危及生命。据科学家测定: 一颗纽扣电池产生的有害物质,可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 一生的用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吞噬一平方米土地,并可造成永久性公害。我国是电池生产消费大国,电池的年产量高达140亿节,消费约100亿节,约占世界总量的1/3。以全国13亿人口计算,假设每年每人用6节电池,那么这些电池可以污染46800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中国全年径流总量的1.73倍;也可使7800平方千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相当于1.23个上海或15个浦东新区的面积。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20亿节废旧电池被丢弃,其危害之大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若电池和垃圾一起填埋腐烂后,渗出的重金属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进入人体,产生危害。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二、下面具体说说废电池分解出的重金属的危害情况吧!
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汞:就是我们俗称的“水银”,具有致癌物。汞和汞化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儿童更易受害。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据说,40多年前,在日本的一个沿海小镇——水俣镇,当地居民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患者开始口齿不清,步态不稳,四肢麻痹,最后全身痉挛,精神失常,在痛苦的折磨中死去。后来染上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猫和海鸟都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后来医务工作者从死者的尸体和海鱼体内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证明了人是吃了被污染的鱼而中毒的。经过调查,原来是当地的一家氮肥工业公司常年向水俣湾排放含汞废水,使海水受到了汞的污染,当地捕捞的海产品中都含有高浓度的甲基汞。 为了恢复水俣湾的生态环境,日本政府花了14年时间,投入了485亿日元,把水俣湾的含汞底泥深挖4米,全部清除。同时,在水俣湾入口处设立了隔离网,将海湾内被污染的鱼统统捕获进行填埋。曾亲眼目睹过水俣病爆发的日本水俣市市长吉井正澄感慨地说:“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从水俣病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正在建设一个新的水俣市。我希望全世界都吸取日本水俣病的教训,摆脱愚昧的生产方式,推行文明的生产方式。”
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震惊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镉污染而致。含镉的矿山废水污染了河水及河两岸的土壤、粮食、牧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慢慢积累,在肾脏和骨骼中。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使锌镉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镉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资料表明,人体内镉的生物学半衰期为20~40年。镉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毒害是多方面的,且治疗极为困难。因此,各国对工业排放“三废”中的镉都作了极严格的规定。日本还规定,大米含镉超过1毫克/公斤即为“镉米”,禁止食用。由于镉化合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毒性,用任何方法从废水中除镉,只能改变其存在方式和转移其存在的位置,并不能消除其毒性。因此,镉废水的处理应尽量与回收利用结合。
镍:具有致癌性,对水生生物有明显危害,镍盐能引起过敏性皮肤炎;
铅:导致贫血,神经功能失调,肾损伤,对儿童危害性更大。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是渐进的,不是一下子就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一节节废电池是一颗颗隐形"炸弹”。这类隐形"炸弹”在日益增多,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池的器具增多导致,像遥控器,电子钟表,热水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城市居民几乎没有不使用电池的家庭。农村居民使用电池的器具也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每年使用电池约7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左右。其混入生活垃圾被填埋产生的危害,真是不可估量啊!
第2个回答  2009-06-05
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三、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过程简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动物循环粉尘农作物食物人体神经沉积发病

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日本的水(人加吴)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四、废旧电池危害的其它表现:目前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填埋: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肥: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再利用: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第3个回答  2009-06-21
废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一、电池结构及分类:
现在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电池吧: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它可分为充电池和非充电池。下面我们要研究一下非充电池的结构了,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最外的一层 “ 皮 ” 也是我们所说的壳,二是供反应化学物质,被壳包住,中间的是石墨电极。当化学物质反应之后转变成电能由石墨电极输出在外电路形成回路形成电流:电池就是工作了。非充电池分为:镍氢电池,镍镉电池。
二、废电池的危害:
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通常情况下人们就随手一丢,再买过另一颗新的。大多数人会说,这是很正常的哩。但他们没有想到,就在那举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坏他们的家园 —— 地球。也许有人会问: “ 就这么一个小东西对于地球来说,能有什么了不起呢!还说什么破坏? ” 电池看上去并不那么具有破坏力,但是看东西不能全看表面。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 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就近全球 50 亿人来计每个月每人丢一颗电池,一年累积下来 600 亿颗电池,对地球的破坏力可说是很大的了,其对人类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难以想象了,据统计,仅 北京市 每年因废电池而进入自然环境的汞竟然达到 29.6 吨,这数目不能不让人头痛。所以废旧电池是不可以随意丢弃的。在废电池回收上,各国都很重视。另外,发达国家生产的各类锌锰子电池已是无汞电池了。而且发达国家也不允许进口含汞电池。因此中国的含汞电池也不能进入欧美发达地区。
三、废电池的处理:
处理废电池也可以从电池的结构入手,首先是表面的皮,它的主要成分是锌。在初三的实验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实验:
1 、用废弃电池锌皮制取硫酸锌晶体。
实验用品: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
稀硫酸、干电池锌皮。
实验步骤:
⑴ 、把干电池锌皮表面的杂质除掉后把它们放在烧杯里。
⑵ 、向烧杯倒进适量稀硫酸,以浸没锌皮为度,待锌皮溶解。
⑶ 、把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过滤。
⑷ 、把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待蒸发皿析出较多晶体时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把滤液蒸干,把硫酸锌晶体回收,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 、第二层的化学物质中的成分很复杂,只有用先进的机器才能从中提取出有关成分,再制成有用的东西。日本也曾经有一间这样的工厂,把废电池回收,从中提取出汞,但一吨废电池最多可以提取几 十千克 的汞,所以这间工厂最后由于投资大,回收小而破产倒闭。虽然政府鼓励发展这种实业,但很多厂家也不敢以身犯险。最内一层当然是石墨电极啦。
3 、电池的最里面的是石墨碳棒,其也有很大的作用,回收后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如果从石墨上削下一些粉末,用手摸一下,有滑腻的感觉。石墨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它可以被用作润滑剂。有些在高温下工作的机器就用石墨粉作润滑剂,这除了应用石墨粉的润滑性外,还应用了它的熔点高,能耐高温的性质。其实石墨还有另一种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制造人造金刚石,也许很少人知道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导致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把石墨加热到 20000C ,加压到 5×109 帕~ 1×1010 帕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可以制造出那闪闪发亮的人造金刚石。人们看到那美丽的金刚石,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由那墨黝黝的石墨制成的。
德国有个科斯玛女士,在中国工作了近 20 年,她和她的朋友都把废电池带回德国处理,在中国,她只买充电电池和无汞电池。河南新乡的田桂荣一年来不辞辛劳,自发地宣传环保。印材料,搞演讲,出资数万元收购废电池 30 吨。看来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尽自己的一份义务。所以,回收和处理废旧电池,不但减少它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349147.html?si=2

第4个回答  2009-06-11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二电池70亿只,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份为锰、汞、锌,锰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埋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定出汞、镉、锌、铅、铬为危险废弃物。
一、汞
汞即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其蒸汽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别显示的有机化合物毒性更大。鱼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会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会中毒致死,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当汞进入人体后,即集聚于肝、肾、大脑、心脏和骨髓等部位,造成神经性中毒和深部组织病变,引起疲倦、头晕、颤抖、牙龈出血、秃发、手脚麻痹、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精神混乱,进而病狂痉挛致死。有机汞还能进入胎盘,使胎儿先天性汞中毒,或畸形、中疾呆。汞的毒性是积累性的,往往要几年或十几年才能反应出来,食物链对汞有相当大的富集能力,如淡水鱼和浮游植物对汞的富集倍数为一千,海水无脊椎运动为十万,海洋植物为一百、海洋动物为二十万。食用被汞污染的水产品,产生甲基汞中毒,甲基汞会进入人的有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头晕、四肢末梢麻木,记忆力减退、神经错乱,甚至死亡。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二、铅
铅的分子量是278,是一种重金属,重金属元素进入人体会使本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也就是使蛋白质正常功能受到损坏,从而使人体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食用含铅食物,会影响正常血红素合成,影响神经系统,铅在骨骼及肾脏中积累,有潜在长期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