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宦官,即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等。

简介

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能博取皇帝信赖,有可乘之机,有些宦官担任朝廷大臣。

黄宗羲于《明夷待访录》表示明朝宦官之失: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它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宦官 (宫廷内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23
宦官
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阉狗、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阉竖等。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阉人来源,或因穷困,或为奴隶俘虏罪人,或被掠卖。入宫之后,多数处于奴仆地位,仅少数身在帝王之侧,蒙受重信,权倾一时,如秦之赵高、东汉之十常侍等。唐后期更因宦官把握兵权,至使得操废立大权。明太祖鉴于前例立铁牌于宫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收效甚微。明中期后,权势复张,专权之事,时有发生。清初禁戒较严,但在封建王朝制下“宦祸”不可能根除,清末又故态复萌。
[编辑本段]1.宦官的起源
最早起源于古埃及。阉割源于祭祀言,是一种最古老的民俗,现在已经被人淡忘。
唐代设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辽史·百官志》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太府和各监,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专设掌印太监等,在宫廷内专门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叶以后,太监的权力扩大,拥有出使、监军、镇守、侦察臣民等大权。清代相沿,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设总管太监等为首领,隶属于内务府。
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编辑本段]2.宦官的来源
一是罪犯或战争中的俘虏被强行阉割的。
二是各地作为贡品奉献给朝廷的。
三是自宫。战国秦西汉时都没有宦官自宫的记载,到后汉末期始出现一些自宫的人。
四是由于个人一时的得失愤而自宫的。
[编辑本段]3.阉割方法
史料记载不一。据《男性太监酷刑考》述,阉割方法有四种:割去全部阴茎和睾丸;只割睾丸;将睾丸压碎;割去输精管。《末代太监秘闻》一书还介绍有“绳系法”,即用麻绳将幼儿从睾丸根部死死系住,久而久之生殖器就失去功能,并逐渐坏死了。另一种方法是给幼儿服用一种麻醉药,然后用针不间断地扎刺睾丸,使之逐渐失去功能。
阉割之后,须居密室,避风百日,露风即死,无药可疗。又须选取未成童者为之,壮者受宫多危险。宫后,即声雌颔秃,髭须不生,宛然女子矣。
[编辑本段]4.宫廷宦官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周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至于究竟有多少却难以详考。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汉帝国建立后创立了一整套与准住专制体制相适应的宦官机构《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国宦官嫪毐受太后宠幸,权势显赫,封为长信侯。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亡教训,间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势力。元帝以后,宦官势力复萌。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其时,外戚势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牵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团专政局面。
唐宋时期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 ,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 。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9个皇帝中有7个是由宦官所拥立 ,两个被他们所杀。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明清时期 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永乐十八年(1420)设东厂,由宦官执掌,从事特务活动,诸事直接报告皇帝。宣宗时,改太监不得识字的祖制,在宫内设内书堂。令学官教授小太监识字。成化十三年(1477)在东厂外另设西厂,以宦官任提督,加强特务统治。此外,宦官任职机构膨胀,宫廷中设有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12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等4司及兵仗、银作等8局 ,总称为二十四衙门,各设专职掌印太监。宦官人数激增,至明末多达数万之众。英宗时,掌权宦官王振网罗部分官僚为党羽,形成阉党,开明代宦官专政先声。此后,宦官之祸迭起。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势力显赫的权宦。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加剧了明朝政治上的腐败,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鉴于明朝宦官为害之烈,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规定:宦官归内务府管辖,具体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称宫殿监办处,设总管、副总管等职。康熙时总管宦官为五品,雍正时改成四品。裁明代“二十四衙门”为“十三衙门”,人数大幅度缩减。顺治时设置宦官千余人,乾隆年间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过此数。宦官升迁降调由内务府移文吏部决定。宦官犯法,内务府可先拿后奏。尤禁其干政。顺治帝仿朱元璋旧制,铸铁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规定凡有不法行为,均凌迟处死。这些措施得到较好贯彻。虽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宠宦安德海、李莲英等屡犯例禁,朝臣为之侧目,终未出现汉、唐、明宦官的专权现象。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结束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的宦官制度。
[编辑本段]5.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宦官从生理上来说是不能结婚的,因此历朝历代也没有明令禁止宦官结婚。但是宦官结婚史书上并不少见,其中大多数是与宫女结成的“对食”与“菜户”关系。据《秋灯录》载“宫中旧例,内监与宫女各配夫妇,谓之对食……偶俱相比,无异民间伉俪。”
东汉、唐、明是宦官为害最烈的三代。从掌握的史料看,最早记载宦官娶妻的是东汉。东汉宦官骄纵,多娶妻者。
在明代这种畸形的两性关系已经公开化,合法化了。明初明太祖是严禁宦官娶妻的,违者剥其皮。但到明成祖时开始宠幸宦官,太祖禁令逐渐废弛。明代大太监魏忠贤与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室就结为对食。可是最早的对食者为太监魏朝,魏忠贤进宫后,千方百计讨好客室,于是魏朝与之大打出手,惊动了熹宗,询问了客室的意见后,魏忠贤与客室由皇帝做主结为对食。
在唐代,尤其是唐后期,因宫室骄奢,宦官多得势,不但明目张胆的娶妻,而且还提携妻党,甚至有皇帝出面为宦官娶妻。

[编辑本段]6.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
——曹腾
曹操的祖父曹腾,为东汉中常侍大长秋,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夏侯家少年为子,即曹操父亲曹嵩。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因司马专权,曹睿的后继者皆不得享有帝号)
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第2个回答  2009-07-20
简单的来说呢,就是太监做的官,所有的宦官都是太监。宦官掌权最得力的时期是在东汉,年仅10岁的汉和帝利用宦官之力一举击退窦太后的势力,导致宦官在东汉朝实力强大了起来。宦官直接参与朝政,后来有5,6个小皇帝更替平凡,政事慢慢衰败,东汉的灭亡与宦官有直接关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7-15
就是阉人 太监,被阉割过的男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