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巩固统一扩大版图的措施有哪些?(提示:北方、南方、西南)

如题所述

始皇帝
(秦小篆
,前220年)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确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故决定称号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做了具体规定,例如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等等。

秦始皇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掌握最高的政治、军事权力。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 「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辅佐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九卿」分别主管宗庙礼仪、国家外交、中央财政等方面的政务。

秦始皇对国家体制做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其最为重大的举措就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了君主的集权。在讨论国家体制时,李斯反对历史上的分封制,认为周朝因为分封制,将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天子无法有效控制,几代之后,关系疏远,最终致使周朝分崩离析。秦国应该设置郡县,由皇帝亲自任命官吏进行治理,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里。这样就能使天下长期稳定,政权永远掌握在中央的手里。秦始皇支持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郡,郡下设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这样,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以皇帝中央为核心的、由中央直至地方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全国被置于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国理念,他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朝对于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制定了很多处罚官吏的法令。官吏犯法,不是像西周那样享有特权,即「刑不上大夫」,而是加重处罚。这使得秦朝的吏治非常清明,政府的办事效率极高。秦朝还要求官吏必须通晓法律,人民需要向官吏学习法律,所谓「以吏为师」。

在经济方面,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包括以农业生产来评估官吏之表现,以及鼓励开辟荒地,鼓励私田制[来源请求]以增加国家收入。

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秦始皇还改革并统一了原来混乱的度量衡和货币,汉字也得到了统一,这些对于中国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秦始皇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来源请求],将六国之间原有的城墙拆除,疏通护城河,称为「决河川,堕城廓」,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及据险作乱。秦始皇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采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其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但秦皇的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满,各种指责纷纷而来,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种种学说不绝于耳。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来源请求]。丞相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并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

所谓「焚书」,就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和巩固秦朝的统治,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销毁除《秦记》之外的其他六国的史书,只留下官方的思想学说和史书,以及关于农业、技术、卜筮和医药的书籍。敢私藏禁书、非议政事的人(如侯生)一律处死;如果官吏知情隐瞒不报,也和藏书的人同等治罪。这一政策从前213年一直执行到前207年秦朝灭亡。但实际上,秦始皇确曾下令将一些禁书保存于皇家图书馆,直到项羽攻破咸阳后纵火,这些书籍才彻底消失。
所谓「坑儒」,即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方士坑杀的事件。
秦始皇在位期间还扩大了国家的疆土,以蒙恬北击匈奴,屠睢南平百越。秦时的疆域异常辽阔,北到长城和阴山,南到南越,即现在的岭南地区。秦还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闽中四郡进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陇西,东则延伸到了辽东。

并没找到各个方向上的资料,不好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3
始皇帝
(秦小篆
,前220年)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改变了历来的帝王称号,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确立了帝王的威信。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了三皇和五帝,故决定称号将皇和帝并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并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对与皇帝相关的名称也做了具体规定,例如皇帝自称用「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等等。
第2个回答  2009-07-13
北方主要是稳定,西南好象没有啥作为

主要是南方去了五十万南越大军,开发了现在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这一带

特别是后来又去了三万青年女子
第3个回答  2009-07-13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迁入居民,垦田生产,开拓边疆。修筑直道自咸阳到九原郡,修筑连接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统一百越,派军队进攻百越,征服闽越,凿灵渠运军粮南越,设南海桂林象郡,迁罪犯50万守五岭与越族杂居。
统一西南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