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互动的特征有

如题所述

如下

(1)充分的自主性。
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活动的机会,孩子自选活动内容、区域、伙伴、方式等,充分体现自主性。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尽情游戏,发展身心,增长才智,体验乐趣。
(2)人际交往的多向性。
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自愿结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幼儿与幼儿的交往不再单一,变得多面、自然而生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发挥伙伴和群体的影响力。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2、分组活动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

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3、自选活动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4、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

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5、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扩展资料: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的:

1、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