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如题所述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地形、环境、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社会文化(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

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些带有强制性、被迫性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人口和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

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

(2)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

从规模上看,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规模较小,频率比较低。据统计,从1954年到1984年,跨越乡镇及城市办理迁移手续的迁移人口为5.94亿人,平均每年在1900万人以上。人口迁移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