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出尔反尔,说到做不到,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如题所述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心,让孩子遵守约定,即使和孩子达成一致,那个时候也可以,但是一旦发生了什么情况,孩子就不想违背约定去遵守。父母有考虑过孩子想变的理由吗。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也许都不会坚持孩子的要求。孩子向父母撒娇、撒娇的话,父母会马上让步。为了今后不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的规则是必要的。

有必要从平时开始好好分析孩子的行动,发现怎样的教育容易接受。如果能通过协商解决的话,就和孩子好好商量吧。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变成了“必须这样做”,但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下来的时候,还是要和孩子说话。监护人要充分利用和孩子对话的机会,和孩子商量必须遵守的事项,并具体实施。给予孩子平等对话的权利和习惯,商量,制定计划,实施。

如果孩子能按照约定做的话,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来满足适合孩子的金钱奖励和孩子想要活动的欲望,但是过分依赖金钱的奖励,不能让孩子遵守约定。除了物质奖励外,其实在孩子3、4岁左右的时候,父母给孩子最多的应该是拥抱、接吻、抚摸,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感。父母必须一点一点地强化孩子守信的信念和行动。为了让孩子遵守约定,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约定孩子的事情不能轻易地约定。因为一迟到,孩子们的信赖就会降低。

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与孩子达成一致,要求孩子履行约定的事情,但有时效果也不太好。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步,但是要让孩子努力,比起结果更重视努力的过程。父母必须告诉我们,如果不遵守约定,其他的孩子就不想和违背约定的孩子玩,不能轻易翻悔约定的事情,诚实遵守的重要性。事先让我考虑一下,和别人的约定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不知道能不能做到的情况下,和大人约好,觉得做不到的话,很有可能会后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8
首先反思孩子当初的承诺是不是在家长的强迫之下,没有经过思考而做的,本来就是敷衍,根本没想履行。如果是这样,就考虑要让孩子思考,不能总是被动承诺。
第二,当初的承诺有没有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是这样,那么是否考虑换个角度让孩子思考,每次承诺的时候,要考虑可能性,学会变通思维。
第三,家长自身是否经常不履行承诺?那么就从自身开始改进吧。
第四,“友情”帮助和提醒孩子完成,让孩子体会履行承诺的快乐责任感。
第五,让孩子感受当别人不履行承诺的时候,他自己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第2个回答  2022-02-12
其实有时孩子出尔反尔与诚信本身关系不大,而是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家长应该运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绘本故事等)帮助他们明白什么是诚信。并耐心教导他们说到的事情要尽力做到,不然会失去大家对自己的信任。
第3个回答  2022-02-12
家长应该好好的教育一下孩子这样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伤害现象也是两方的,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2-02-12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一个好的引导作用,要针对这件事耐心的和孩子去沟通一下,正确的引导孩子,不要批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