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如题所述

在农村,关于请客办酒席方面,还是千差万别的。

有的地方频频出现“冷席”现象,就是拿了钱却没有多少人去吃饭;有的地方,有的人家随礼200元,全家总动员去吃席。

但是,对于后者,主家却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有书君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办喜事就是图个热闹,喜庆。来的人多说明主家人缘好。

在农村办喜事,图的就是人气,就是热闹。左邻右舍,携儿带女,来的人多,都是给面子的人,哪怕是来吃饭的,主家也很高兴。因为这样说明主家的人缘好。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席对人的吸引力已经很小了。

再说,大家现在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人都忙着挣钱养家,如果不是特别近的关系,根本不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吃一顿酒席。

因此,对于主家来说,能来的人,都是关系比较好的人;来得人多,也说明平时人际关系好,主家觉得长脸,自然高兴。

因此,有些人家,尤其是办喜事的时候,通知各亲戚朋友时,往往要说上一句:“全家都来啊!”

再者,农村都是这种情况,关系近的,拿一份钱,全家出动去吃席,而且一些近亲,还会给主家打打下手,帮忙迎来送往,或者发放一下糖果、酒水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来吃酒席的人多,总比办了酒席没人来吃,出现“冷席”的现象好多了。


二、生产力发展了,主家不在乎收支多少。

现在,农民朋友们或者靠着种植、养殖,或者出外打工,家家户户生活基本接近小康,因此,他们不太在意办酒席时,收支是否平衡,或者不会考虑是否有盈余。

办喜事,他们往往都有心理准备,也没有想着通过办酒席敛财。

所以,在出现拿200元的份子钱,全家来吃酒席的情况时,主家也不会去考虑收支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会乐呵呵地招呼客人。

三、其实一般情况下,主家请客不会亏钱。

在农村请客,往往是在自家院子里摆酒席。主家一般是提前买好鱼肉蛋菜,或借或租一些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请村子里厨艺比较好的人担任厨师,做好饭菜请客。

这样算下来,一桌酒席的成本,算上酒水,也就是二百多块钱。

现在在北方,流行一种“空中快餐”。

就是一些流动的餐饮机构,他们自带灶具、餐具,以及厨师和服务人员等,在主家的院子里摆酒席,一桌收费最多三百多块钱。而且鸡鸭鱼肉、汤菜主食样样齐全,档次也相当不低了。

农民朋友们请客,酒的档次一般都比较低,最多也就几十块钱。这样算下来,就是用“空中快餐”,加上酒水,一桌也就400来块钱。

一桌可以坐10个人,如果出现两个家庭,每个家庭拿200元的份子钱,每家各有5个人来吃饭,总共10个人,就可以坐满一桌,主家正好不赔不赚。

如果再有人家拿了200元,只有一、两个人来吃酒席的话,一桌就可以收入1000元以上,而支出只有400。这样的话,盈余就不少了。

但总体算下来,主家还是不亏钱的。


可见,农村办喜事时,有的人家拿200元,全家来吃酒席,但是主家却很高兴,一来是喜事本来就图个热闹、喜庆,人多显得有人气;

二来是人们富裕了,主家办大事的时候,在花钱方面都有心理准备;

三是细算下来,就是出现少量拿200元全家来吃酒席的人家,主家总体也不会亏钱。

《管子·牧民》中有一句俗语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人们粮食充沛,丰衣足食,才会讲究礼节,才会关注荣誉和耻辱。

当农民朋友们衣食无忧的时候,尽管是拿着200元,全家来吃酒席,但主家却不认为对方是因为缺吃少穿,不会认为对方是少廉寡耻,

而更多的是认为,对方跟自己关系近,是来给自己捧场的,其它得失方面倒是考虑得比较少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当然很高兴了。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主家还很高兴,这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也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因为主人觉得这是在捧场。办喜事的时候当然希望人越多越好,这样看起来才有面子。
第2个回答  2020-11-20
这是因为在农村,主家办喜事的时候,都是希望来的人越来越多好,这样才能烘托气氛。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主家还很高兴,这是因为农村的人非常朴实,他们办喜事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只要你能来给捧场他们就很高兴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