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繁荣却成了封建时期最窝囊的朝代这是为何?

如题所述

弱国无外交,说宋朝弱吗?其实不弱,单从经济来看,宋朝的GDP在当时排在世界第一。从军事来看,岳家军将金人逼得北逃。

可是在我们所知的历史中,宋朝的形象始终保持着“弱国”的形象。每逢打仗,必定失败。之后赔款,割地。这样窝囊的朝代,也只有清朝能与之相比。但是宋朝的GDP排在世界第一,这并非清朝能比。那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宋朝如此窝囊?

要说到宋朝积弱的原因,还得从宋朝建国说起。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朝自此建立。因武建国,这并不是个例。

唐朝、隋朝、西晋等,甚至于每个王朝的更替,都是在鲜血和尸骨之上奠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宋朝对于武将十分忌惮。

重文轻武成了宋朝的基本国策,所谓“重文轻武”也并非摈弃军事,而是对武将的一种压制。因此宋朝兵力并不少,在宋仁宗时期就有一百二十多万。

按说如此庞大的兵力,面对外敌,也能轻易抵御。哪为何宋朝仿佛无兵可用,逢战必败?这就要说到宋朝“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赵匡胤黄袍加身,深知武将权利过大,宋朝将是第二个后周。所以赵匡胤登基之初,就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而赵光义杀兄夺位之后,更是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底。

所以武将的权利被无限弱化,但是武将带兵打仗,即便权力弱化,只要掌控兵权,那就是不可控因素。既然如此,那就让武将不掌兵,将之与士兵的联系化解到零。

所以宋朝武将基本上都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太久,这样武将就不能培植自己的势力。即便如此,王庭依旧不放心。

所以宋朝将士兵分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其中禁军直属于皇帝,其余属于地方官。禁军的军事实力最强,负责拱卫朝廷。

而厢军分布在各地,不怎么进行军事训练,没有多少战斗力。面对禁军,厢军往往不是一合之敌。

但不管兵种,只要是士兵,都享受国家俸禄。庞大的士兵体系,参差不齐的兵种,使得宋朝的战斗力两极分化严重。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这样的确有力防患了武将擅权,但是却极大的限制了兵种发展,并且极大程度影响着财政收入。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宋朝百分之七十的财政收入,都用在了庞大的士兵体系。或许有人就会说,这些士兵打仗不行,耗费钱财,为什么不裁剪士兵?这并非宋朝不愿意,而是宋朝本来就是故意养着这些士兵。

宋朝虽然经济繁荣,依旧有农民暴动发生。所以一旦这些农民暴动,朝廷就会将其招安。其中我们熟知的“梁山兄弟”,也就是如此。

在当权者看来,农民之所以暴动,就是因为没有吃的。只要给他们吃的、用的,供养着他们,就不会再有暴动。其实这样想也没错,但是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财政支出。

所以到了宋仁宗时期,朝廷已经快负担不起这么多的吃食,想着裁兵。可一旦裁兵,就意味着有人失去经济来源,这些人恐怕又会落草为寇。所以这次裁兵也只是裁减了数万人,依旧还有一百多万人等着朝廷供养。

军事上,宋朝看似庞大的军队,真正能调度的就只剩下禁军。而禁军中也良莠不齐,这使得宋朝军事力量一直是薄弱的。

到了南宋初期,因为国将不国,所以武将的权利得到了一定恢复。但是南宋面对武将权利渐大,依旧采用高压政策。即便这些武将是为了宋朝,是为了收回丢失的领地,皇帝依旧心存戒心。甚至于心藏杀机,其中最惨的自然就是岳飞。

岳飞作为南宋名将,一心为国,最终却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世人都说是秦桧当道,但若是他没有得到皇帝的准许,秦桧敢将岳飞处死?

岳飞功高盖主,使得皇帝忌惮,尤其是世人皆知岳飞,不知他的时候。这让宋朝皇帝感受大了威胁,联想到宋朝历来规矩,岳飞就算有功,也不可能得到善终。

说完军事,再来说经济。世人都在说宋朝经济繁荣,这倒不假。可是所谓的经济繁荣,也只是因为从商的人多了起来。哪为何从商的会多起来?

那自然是农民少了,繁重的赋税,让农民活不下去。而从商,赋税少,因此大量的人从商,使得宋朝经济繁荣。

可宋朝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滞后,反显得“本末倒置”。所以王安石实行变法时,特地作出调整。只可惜这次变法的步子太大,导致变法满盘皆输。

土地兼并,大量财富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可一旦有了打仗赔款,还是需要从农民手中要钱。这也就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长此久往,暴乱在所难免。好在宋朝比较富,这些暴乱的百姓被招安。就这样,循环下来。最终北宋不堪重负,最终灭亡。

到了南宋,朝廷一味苟和。但是江南一带富饶,所以这样的循环继续,坚持了百年,最终再次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