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杀人如麻的大毒枭,民众说是大善人,什么情况?

如题所述

100多年前,两湖总督林则徐向道光皇帝上书时,痛陈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破冰行动》中,东山当地不法分子勾结跨国贩毒集团,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冰毒生产,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无论是鸦片,还是冰毒,我们统称为毒品。人,一旦沾染毒品,就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痛苦、绝望、沉沦,甚至疾病与死亡都会接踵而来。由此,铺展开去,毒品对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言说。

毒品之毒,一定是人人喊打的。对于贩毒、制毒的大毒枭,恨不能杀之而后快。这是政府的态度,也是民众的期盼。

然而,当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大毒枭巴勃罗死去时,却有两万民众为其送葬。这是怎么回事?不仅如此,巴勃罗还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7大富豪之一,这又是怎么回事?


巴勃罗全名是巴勃罗·埃斯科瓦尔·戈维利亚。1949年,巴勃罗出生在哥伦比亚麦德林西南约20公里的小镇思维加多。巴勃罗家境贫寒,父亲是一名农民,母亲是小学教师,父母忙于生计,对他疏于管教,加之哥伦比亚时局动荡,巴勃罗很自然地就成长为一名问题少年。


巴勃罗先是偷窃变卖墓碑,后又从巴拿马走私商品,最后又干起了偷车的勾当。由于所行多为不法,巴勃罗多次受到法庭指控。巴勃罗成年后,已是70年代,其时哥伦比亚贩毒活动盛行,并在全国蔓延开来。一心摆脱贫困的巴勃罗自然不会放过机会。他很快加入了一个贩毒组织,参与了毒品走私活动。然而,不出数年,他就因私藏海洛因被抓了。时局动荡,毒贩猖獗,巴勃罗还未得到审判,逮捕他的警察和法官就被枪杀了,其证据也被付之一炬。巴勃罗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出了拘留所。从此,巴勃罗开始了更为疯狂的人生。

巴勃罗不再满足于心惊胆战的走私活动,便开始招募小弟。他情商很高,富有教父般的魅力,很快笼络了一帮脑残粉,并组建了麦德林贩毒集团。适逢哥伦比亚失业潮,巴勃罗以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为中心,以周边农场为板块,吸纳大批失业人员,从事可卡因种植,集团很快发展壮大。到80年代初期,集团不仅有现代化的毒品加工厂,还有建立了一支由4万人组成的装备精良的武装贩毒军队,而巴勃罗也成为哥伦比亚最富有的人之一。


此时,巴勃罗的疯狂还仅仅是开始。他左手拿钱,右手提枪,开始向法治社会开战。1984年4月30日,司法部长拉腊·博尼利亚被杀害;1985年11月,最高法院11名法官被杀害;1988年1月24日总检察长奥约斯被杀害;1989年9月,麦德林市长被暗杀……巴勃罗杀害官员,挑衅军队,劣迹斑斑,但人们纵然心中愤懑,但碍于他的武装力量,又无可奈何。


巴勃罗的毒品生意,其终端市场在美国,这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政府屡屡派出警察联合围剿,但都无果。无奈之下,哥伦比亚政府意图招安巴勃罗,但他识破了意图,成功越狱。为此,哥伦比亚专门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组,并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巴勃罗击毙。

作为毒贩,残暴、嚣张只是巴勃罗的一面。他的而另一面则是善人义举。巴勃罗利用贩毒赚来的钱,一方面在麦德林附近广泛投资,兴办福利事业,大搞房地产,并无偿让贫民居住,赢得了口碑,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善人巴布洛大爷”;另一方面,在他的家乡恩维加多市大搞市政建设,筹办各种公私立学校,实行失业和老龄补贴,民众从中得到的福利在哥伦比亚无与伦比。这也是在巴勃罗的葬礼上数万人为其送葬的一个重要原因。


巴勃罗的用毒品创造了财富神话,甚至还入选全球富豪榜,他留给世人对金钱、伦理、公义深深地思考。毒品是流毒,一旦铺展开来,超越国界,造成的影响将难以估量,这绝非一地、一城之利能权衡。这足以让我们警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