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豺折箭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寓言三则的阿豺折箭翻译】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3)谓曰:对……说 (4)奉:拿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母弟:同母弟弟 (7)汝曹:你们.曹,辈 (8)摧:折,毁灭、崩坏 (9)戮力:合力,协力 (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来代指国家翻译: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2. 阿豺折箭文言文翻译逐字逐句 单个字都要翻译 五分钟后用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翻译】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把它折断,丢在地上。”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

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

慕利延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之后就死了.【寓意】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13165》。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

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

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

(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

(3)谓曰:对……说(4)奉:拿(5)俄而:不久,一会儿(6)母弟:同母的弟弟(7)汝曹:你们。曹,辈(8)摧:折,毁灭、崩坏(9)戮力:合力,协力(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来代指国家(11)只:现代汉语作“枝”。

3. 《阿豹折箭》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折断后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的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折断了。 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

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

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言终而死。

扩展资料: 阿豺折箭寓意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阿豺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 他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上表,进献土特产。

这仅仅是个开端,此后,历代吐谷浑王频频地向中原王朝遣使进贡,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豺折箭。

4. 阿豹折箭文言文翻译

应该是《阿豺折箭》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翻译】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把它折断,丢在地上。”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利延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之后就死了.

【寓意】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5. 阿豺折箭的翻译

翻译: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折断后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的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

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

北齐·魏收《阿豺折箭》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言终而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魏书·吐谷浑传》。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

《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中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

6. 阿豺折箭逐字翻译

典出<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

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

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阿豺折箭 إ 阿豺有儿子二十个。一天,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各给我一枝箭来。”

阿豺叫他胞弟慕利延:“你取十九枝箭一同折断。”慕利延无法折断。

阿豺又说:“你取一枝箭来折断。”慕利延折了一枝箭。

阿豺对儿子们说:“你们知道吗?单箭易折,可要是许多箭合在一起,要想弄断它们就难了。”。

7.

典故:阿豺折箭《魏书·吐谷浑传》 :阿豺有子二十人,及老,临终谓子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1].译文: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年老了,临终前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我的一支箭来,把箭放在地上.”过了一会儿,阿豺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拿十九支箭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利延折不断. 阿豺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一支箭容易折断,很多箭就难以摧毁了.你们同心协力,这样以后国家就可以巩固.”说完阿豺就死了.注释:(1)选自《魏书·吐谷浑传》.作者魏收(公元506-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时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在北魏和北齐都担任过重要官职.撰写的《魏书》共一百三十卷,但到宋代已散失不全.今天看到的是由刘恕、范祖禹据《北史》补成的.(2)阿豺:吐谷浑的国王.吐谷浑,历史上少数民族国名,在今青海及四川的松潘一带.(3)谓曰:对……说(4)奉:拿(5)俄而:不久,一会儿(6)母弟:同母的弟弟(7)汝曹:你们.曹,辈(8)摧:折,毁灭、崩坏(9)戮力:合力,协力(10)社稷:古代帝王和诸候所祭的土神社和谷神稷,后来代指国家(11)只:现代汉语作“枝”寓意: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阿豺可汗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他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上表,进献土特产.这仅仅是个开端,此后,历代吐谷浑王频频地向中原王朝遣使进贡,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在阿豺生命垂危之际,所做的,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阿豺折箭遗训的故事.很多学者认为,互助土族中的神箭崇拜与阿豺折箭遗训有关,他们认为这一古 *** 俗是吐谷浑后裔对阿豺折箭遗训事件和他倡导的“戮力一心”精神的纪念和传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