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三个方法,让你心平气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宸寰/作者

1


亲子教育是一件让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

甚至常常有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辱骂、暴打 。

洛阳一名年轻妈妈因为女儿买文具没付钱就当街暴打小孩、

荆州一女子因为心情不好当街殴打小孩、

西安妈妈因为连续被学校约谈对女儿进行打骂体罚......这样的事件每天都在各地发生。

为什么我们频繁看到了亲子教育过程中,一个情绪失控的母亲和一个流泪委屈的孩子?为何当今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依然喜欢“棒棍下出孝子”的模式,甚至不分场合的实施?难道孩子的自尊心能顽强到抵制每一次父母不良情绪的突然爆发?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痛打过后,特别是情绪平稳时,内心也是后悔与自责的,孩子身体上的疼痛,远不及他内心受到的疼痛。

父母的坏情绪就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利剑,伤了孩子的心,也让我们和孩子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2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被情绪控制,成为了情绪的奴隶?

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C.G.朗格认为,情绪只是对于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

他们说: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怕;并不是我们愁了才哭;生气了才打;怕了才发抖。

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是因为不良的行为才让我们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最终情绪又反过来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3


在了解了情绪的发生机制后我们就可以好好思考自己 如何在教育小孩中控制自己的情绪。

1)做自己情绪的觉察者

我们时常感受到情绪的崩溃和失控是突如其来的,这是因为我们对情绪有失觉察。

马歇尔曾对情绪爆发划分为五个环节依次发生,分别是:诱因、冲动、觉察、选择和行为。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所以要想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带有不良情绪, 我们就要在冲动行为之前首先觉察到自己情绪。

这 需要我们对自己情绪失控的诱因有十分的了解以及监察,写日记也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我们去追溯事件的起因和源头往往就能够找到那些令我们恼怒的诱因。

无论是在任何事情上,及时复盘能够让我们从过去的失败中尽快找到问题和解决办法,这样在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能够快速地先于情绪抵达去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也就有了避免不让冲动的有伤害性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因为伤害一旦造成可能就无法挽回。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孩子受到伤害为代价去练习觉察情绪,因此生活中任何能够引起我们情绪变化的事情都能够成为我们复盘的对象,包括使我们身心愉悦的事情。

多次反复练习,做自己情绪的觉察者,要想不被情绪控制,就需要“先发制人”。



2)控制不等于压制

当我们觉察到情绪即将来临时,我们需要控制的是在情绪中的行为,避免让理智缺失,而不是去控制情绪本身。

控制情绪本身难免最终会变成对情绪的压制,然后不能够发泄出来的情绪就会反复折磨自己,被情绪反噬,最终将自己的耐心耗尽,成为一个更加暴躁的父母。

被情绪支配的人往往容易丧失理智从而做出了具有伤害性的行为,新闻中妈妈当街暴打孩子就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举动,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允许情绪的流露,但是依然能够保持理智。

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父母,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会触怒自己,告诉孩子自己很生气,而不是用打骂、大吼大叫地行为告诉孩子自己怒不可遏。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一个暴躁的父母往往容易教育出暴躁的孩子。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是为了孩子能够正确面对自己错误和了解父母生气的原因,才能够达到让孩子不再犯错的效果和目的,而不是让孩子去承担这份庞大沉重的情绪,他们会觉得莫名其妙

虽然很多家长在一时冲动之后会和孩子道歉、解释,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反复无常、无法理解,一会生气地打骂自己一会又伤心地对着自己哭泣,年幼的孩子涉世未深怎么会懂得这种复杂的 情感 。

当然生活中工作上的一切不良情绪都不应该被压制,而应该合理地宣泄出来,不是等回到家中将这把尖刀刺向自己的家人。

每个人的所能够承受的情绪都有一个阈值, 当我们白天在工作中积攒了足够的情绪却没有得到发泄,回到被孩子弄得杂乱不堪的家,这就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我们以为只是因为这件事责骂孩子,殊不知是在宣泄自己一整天的坏情绪,而孩子却成为了无辜的垃圾桶。

学会不迁怒于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降低情绪的损耗,即使回到家里也不要放松自己对情绪的警惕。



3)远离“战场”与自我放松

当情绪的爆发已经无可避免时,我们仍然要努力地收起情绪的锋芒以免伤害到孩子,将伤害最小化。

远离引发冲突的环境,让自己和孩子都先冷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做出冲动的举动,及时反思自己是否有因别的事情迁怒于孩子,冷静也能够让孩子听得进去更多,教育的效果才能够事半功倍。

而在远离“战场”之后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紧绷的精神放松下来。

最简单的莫过于深呼吸, 在三到五个深呼吸之后基本能够使自己冷静下来,让理智回归,再去思考整个造成自己生气的事件始末。

除了远离引发冲突的现实环境去让我们放松,我们还可以使用远离引发冲突的时间环境达到同样的目的。

就是先将这件事放一放,先一起去散散步,可以是十分钟二十分钟,但是必须要坚守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够不了了之,并且一定要在当天解决好。

当我们经过了足够冷静的思考阶段,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气恼并不必要,一件简单小事何至于要到打骂的地步,有效的沟通一定不基于暴力中。

冲动前的冷静思考远比事后的懊悔自责更加有用,心灵上的伤害不像身体上的伤害会愈合,它只会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隐隐作痛,不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伤疤,而是一个永远淌血的裂口横亘在人生中。



4


每个父母也像孩子一样在成长,在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但是所有的艰辛付出终会得到回报。而我们何其有幸能够参与孩子的人生,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失控的情绪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