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不服。
北方人到南方引进蝎种(或南方人到北方引种),由于两地的气温、湿度及环境有很大差异,造成蝎子水土不服,便会逐渐死亡。因此,养蝎户最好在本地或周边地区就近引种。
(2)蝎种不真。
一些炒种者捕捉野生蝎子作为种蝎出售给养殖户,由于野外与蝎房内的环境有很大区别,人工又很难模拟自然界的温度、湿度及饲料等适宜条件,蝎子便会大量死亡。因此,初养者一定要到正规的有养殖经验的养殖场引种,不要上炒种者当,引进假蝎种。
(3)营养不良。
因蝎子属低等动物,有自相残杀习性,若是饲料供给不足或大小不适口,就会发生互相残杀或饥饿而死现象。如一至三龄的幼蝎捕食能力差,吃不了大黄粉虫,若是不能供给小虫,幼蝎就会互相残食或被饿死。若能保证供给足量的大小适口的鲜活昆虫(如黄粉虫等),就能避免这种现象。
(4)饮食不洁。
由于养殖户粗心大意,喂养管理松懈,对蝎子吃剩的死虫不能及时捡出,或供水食盘及海绵长期不清洗,蝎子吃了死虫或喝了变质的水后,就会生病而死。为使蝎子健康生长,一定要供给鲜活昆虫和洁净水。
(5)冬眠不好。
养殖户因喂养数量太少(几百条蝎子),再加上对蝎子生活习性不甚了解,在冬季需要进行恒温养殖时,觉得不值得为区区几百条蝎子(一塑料盆)付出几吨煤炭的加温成本,便把蝎子扔在屋子里不管不问。岂不知蝎子在冬眠时,一是要潜到0.5米深的地下土层中,二是需要5~7℃的适宜温度。若是不能提供这两种适宜条件,蝎子便会死亡。
(6)温、湿度不适。
有两种表现:
①温、湿度调节不当。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的作用下,蝎子由于急性脱水而引发体懈病(又名麻痹症)。蝎子初时出穴爬动,慌乱不安,继而节肢软化,麻痹瘫痪,三小时左右死亡。防治方法一是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温降湿;二是把蝎子捕出后进行补水:在30℃的热水中,加少许食盐和白糖,喷在蝎子的身上(喷湿即可),待养蝎室的温、湿度恢复正常后,再将蝎子移入。
②湿度过大。在梅雨季节,由于环境过于潮湿,霉菌大量滋生,致使蝎子发生严重的斑霉病。蝎子身上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极度不安,不吃不喝,直至死亡。防治方法一是在地上撒草木灰吸潮或燃蜂窝煤炉排潮;二是向蝎池喷洒1%的福尔马林或0.1%的高锰酸钾杀死霉菌;三是用土霉素或氯霉素片,加入饲料中给蝎子喂食,直至病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