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打击孩子,会造成什么危害?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0

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挫折、不能吃苦、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太弱,所以要多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勇往直向、越挫越勇,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品格,但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这种品格却值得探讨。


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困难。


有些父母故意制造困难,人为给孩子制造些障碍,或者将孩子送去吃苦夏令营等,试图通过这些方法和机会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


比如,最近,网上一个女孩和她爸爸的对话就是典型的父母通过人为制造困难和挫折来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方式:




女孩问爸爸:“爸爸,你有个缺点,知道是什么吗?”


爸爸:“什么?”


女孩回答:“有的时候,你总是让别人不开心,我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很不好,你能不能改掉呢?”


爸爸回答很干脆:“不能!”


“我就是故意地让你现在不开心,这样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从容应对,就不会轻易崩溃,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我这是为你好。”


女孩不高兴地给了个白眼,没再说话。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效果多数都不尽人意。



挫折教育的三大观念误区


1. 孩子缺少挫折


很多父母都看不到孩子面临的挫折,人总是首先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父母也不例外。


在父母的世界里,孩子的所面临的事情基本都不能算是挫折。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事情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比如说,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自己心爱的玩具摔坏了修不好,是挫折;正在玩的球滚到沙发底下自己拿不出来,是挫折;

口渴了却不小心把装满水的水杯碰倒了,是挫折。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作业写不完,是挫折;



被老师点名批评,是挫折;同学嘲笑他,不和他玩耍,是挫折。


在每个年龄阶段,孩子都有面临的挫折。


很多父母意识不到,孩子和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一个布娃娃对大人来说就是一个布娃娃,而对孩子来说,那个布娃娃可能就是她的宝,她的全世界。


那些在父母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对孩子来说就是他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所以其实,生活中孩子的世界并不缺少挫折。


2. 人为制造挫折


父母会人为给孩子制造挫折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孩子遇到的挫折不够,所以需要人为再制造一些出来以达到让孩子“磨练”的目的,然而实际上孩子的世界根本不缺少挫折。


所以这样做是结果就是不仅达不到“磨练”的目的,还可能会打击孩子自信心,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自卑,也会越来越不开心。



就比如网上的那个女孩,她其实已经很明确地跟爸爸表达了她的不开心,然而她的爸爸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出现的问题,依然固执的以为制造挫折让孩子现在不开心就能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视和轻视了孩子面对的挫折而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很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反复的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反复经历挫折和失败而得不到帮助,只会让人放弃努力,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




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无法客观地评价困难,更无法自己疏导情绪,所以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的挫折,并且还要人为制造挫折的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还会让孩子陷入悲观心理。


3. 挫折教育就是打击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以打压的方式教育孩子,能让孩子时刻保持清醒,然而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却是巨大的。


董卿的父亲对董卿就是打击式的教育方式,每次回忆起童年,董卿都是泪流满面:“小时候父亲特别严厉,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指责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经常是边哭边吃”。




在父亲的打压下长大的董卿,即使功成名就,仍然被童年的经历所影响:“我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总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感觉恐慌,说不定明天就没了......”。


人为制造挫折和打击孩子都是“伪挫折”教育,不仅不能“磨练”孩子,反而对他的成长不利。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给孩子

全方位的支持,一同面对挫折


1. 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和疏导情绪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即便是成年人也会有难过、沮丧的情绪,所以父母应该首先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理解孩子,认同和疏导孩子的这些情绪,让孩子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也会有这样的情绪,这是正常的。


在认同孩子的情绪之后,可以分享自己在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解决的。


2. 给孩子认知上的支持: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孩子评估自己、权衡利弊、管理情绪、决策等的能力尚未成熟,父母需要在认知上给予孩子支持,让孩子意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看待、以及如何从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3.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给孩子适当建议和鼓励


排解情绪之后,还是要解决问题,因此要培养孩子“我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父母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让孩子先自己想如何解决问题,正确地适当加以引导和给予建议,然后让孩子自己想想自己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从中学到了什么。


问题解决之后,父母可以及时对孩子做出的努力加以肯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在下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02-08
会导致孩子的性格非常的懦弱,缺乏信心,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永远都是唯唯诺诺。
第3个回答  2021-02-08
会造成不合群,父母说出打击孩子的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没人喜欢的。所以从来不会主动去找别人玩。还有就是孩子会有仇视心理,变得敏感不相信人。
第4个回答  2021-02-08
父母经常打击孩子,就会造成孩子自卑不自信。除非孩子的内心特别强大,根本不在乎父母的评论,要不然他在社会上就不能很好地独立生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