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小学生每周劳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2020年7月,教育部出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内容中有一项是要求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国一向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其中“德”是指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智”则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等;“体”则是体育运动,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美”则是指向艺术方面的审美,美术音乐方面的造诣;而最后的“劳”是指是学生进行劳动的观念和技能。

学生们“劳”的现状

”德智体美劳“中“劳”排在了最后,而现实中也是。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下,“劳育”向来是这五方面的一个短板,它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不论是学校还是家中,老师还是家长,他们往往看中的是“高分”,只要能考出高分,孩子的动手能力弱一点,都完全不是问题。因此很多孩子在学校时间就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回到家中就一直是看书做作业,家中的家务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到了节假日,不是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占据,就是淹没在一片题海中,不用说做家务,连吃完饭的碗筷都不会收拾一下。

打破温室,茁壮成长

在老师家长的庇护下,很多孩子失去了动手能力,等到将来离家出外就学就业的时候,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因此教育部这次出台政策,我觉得有以下目的。

1、从小养成孩子劳动的习惯,慢慢提高动手能力。

2、家务不是父母的“专利”,孩子也有做家务的义务。让孩子从小懂得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3、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业中得到抽身,劳动也是另类的放松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30
这样做更容易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或者身心健康对他们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第2个回答  2021-01-30
我觉得这样做可以鼓励小学生多劳动,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3个回答  2021-01-30
目的是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因为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学业太繁重了,没有时间运动。
第4个回答  2021-01-30
我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做书呆子,不是只会读书写字,平时的生活能力也要具备,所以也要多做生活劳动,学习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