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后,中国社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五年后中国社会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科技领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国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国民会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五年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应该全部都会有变化。在五年后中国的经济肯定是越来越好。随着人口越来越老龄化。可能劳动能力要减少很多。而且我们的文化肯定越来越提高。五年后人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各种新鲜吃法的更新,房价继续高涨,就是不知道五年后工资会不会涨的匹配上我们的房价。希望五年后贫富差距不那么大,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每个努力的人都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总之不管多少个五年,不管如何变化,不能变得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心,努力奋斗的态度,乐善好施的善良,平易近人的性格。加油,做个完美的人
第2个回答  2020-12-02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增长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产业结构方面,未来五年中国的服务业比重和将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进一步增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将蓬勃发展,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转变将支持中国在新兴行业的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
从供给侧角度看,未来五年中国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服务质量均不断提高,而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会逐渐下降。
从需求侧角度看,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增强,投资的拉动作用会得到结构性调整,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而净出口这架马车的作用还将依然保持。
在此过程中,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广、中国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会成为新一轮高附加值服务业、高附加值制造业集聚的区域,从而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
第3个回答  2020-12-02
11月26日,2020搜狐财经峰会在京举办。龙永图、黄奇帆、贺铿、魏建国等20余位政界、学界领域嘉宾出席了本次峰会,并重点解析了“十四五”规划、国际形势、双循环新经济、农业农村建设等政策热点。

▲会议现场

姚洋:未来5-7年或是中国企业黄金时代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国内经济遭受重创,一季度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是自1992年我国开始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值。

然而,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快速复苏,表现出强大韧性。直至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已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将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表示,疫情是一种外在因素,其对经济的影响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和L型,而是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对号形状——下去很快,上来也不会太慢,但会有一些倾斜角度。预计明年,我国经济将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由于今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8%。

如果把中国发展放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建立起完整产业链,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于低能耗或低排放产业,政府目标也将从单一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未来5-7年国内经济将迎来新增长周期,平均增长率或达5%-6%,为中国企业的黄金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预测,到2020年底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1万美元,2025年将达1.37万美元,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门槛的12375美元。对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突破低收入陷阱是必须的,但关键标志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黄奇帆:经济中心东移大趋势不会改变

从文明竞赛来看,500年前西方开始领跑全球化的趋势正逐渐让位于东方。16世纪初,“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化动力均来自西方文明。无论是从事对外殖民、黑奴贸易,或采取金本位、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西方领导全球局面在过去500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西方文明内部不同国家谁来领导而已。

进入21世纪,中国、印度、东盟等东方文明逐渐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过去20年间,东方文明覆盖下的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连续超过50%,引领世界发展的潜力或将爆发。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表示,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预计2030年亚洲GDP占世界经济比重将达到40%以上。

同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也指出,在疫情后时代,将发生四大移动,即技术东移、制造业东移、资本东移和人才东移。

对于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路线“双循环”议题,魏建国强调,“双循环”是整个国家的大循环,不是各省各市各县的小循环。在“双循环”发展中,要格外注意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此外,“双循环”将为企业带来技术、理念和创新三大机遇,本土中国企业家将升级到全球视野的国际企业家。

END
第4个回答  2022-06-26

5年后中国社会可能会发生下面变化:

【变化一】社保:待遇水平将稳步提高

社保待遇连着老百姓的救命钱、养老钱。规划将“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定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

【变化二】收入分配:“提低扩中”缩小差距

围绕“十四五”期间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这一要求,规划分类别、分情况作出一揽子政策安排。

【变化三】养老金:逐步提高最低缴费年限

根据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这一规定将在“十四五”期间有所调整。

【变化四】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外卖骑手等将不再“裸奔”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但是按照现行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与从业单位之间属于非稳定劳动关系,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