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

如题所述

父母不在了,就没娘家了!自己也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一个了,那种失落无法比拟。兄弟姐妹也只有在小的时候最亲,成家以后都各以各自的家为重心。去了只会伤感!没人疼的滋味、亲戚的淡漠都会像一根针深深刺痛。

我妈活着的时候,每逢过年、节假日,我们姐妹几个如约而至。我妈也是提前准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饭菜,坐在门口等我们几个。那时还没有公交车,我们都是坐火车回家。

我妈掐准了点,坐在门口等。左邻右舍也很羡慕,因为这个时候,我妈是最开心的时候。我和大姐坐火车回来,都会大包小包拿很多东西。只有二姐嫁在娘家门口,她也是赶这个点拿好多东西跟我们一同进娘家门。村里人看了都羡慕说,我妈生女儿多多好,逢年过节都回来。我妈也是脸上堆满了笑!只有哥嫂脸上不悦,事后会给我妈说,人多太热闹。

我妈去世后,每年只有祭日才回去一次。去了也是心情很糟糕。我妈活着时,姐妹聚一起都是无拘无束,说话也很投机。这时回娘家,感觉有了隔阂,哥嫂也是看我们谁拿的东西多,对谁有笑脸。拿的东西如果全是给死者用的,就立马甩脸色。回一次娘家,就觉得多余,只是为了给死者安慰,做给别人看而已。姐妹几个也是说一些挤兑的话,你拿的少,她拿的多。当妈的死了,应该给活人拿东西才对。感觉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久而久之就不想回娘家了,侄女侄子都结了婚,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不回娘家了,哥嫂反而每逢节假日打电话问的勤,回来吗?那天回来,就让侄子媳妇等着接。感觉还是没有回去的冲动,回娘家失去意义了!以前嫌热闹,现在没人来了,倒热情了,回去也只是迫于面子。

为了哥嫂的面子,最后一次回娘家。确切地说是回哥嫂家。以前约大姐,大姐一口应允。那次约大姐,大姐一口一个孙子,忙去不了。我也只能形单影只前往。回去叫二姐,二姐说都这么近,一天见几面。言外之意我一人去。

哥嫂也成了公公婆婆,心里眼里全是女儿女婿外孙子、儿子媳妇亲孙子。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夹菜说笑都是人家一家人,自己很明显成被晾在一边。那时感觉老人说的太对了!一辈亲,两辈远,三辈问不理。贴身体验!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哥嫂谈笑间竟说:谁谁给孙子几百元,谁谁拿的啥,言语间透露的满足感,足以让人崩溃。明着是要你给他们孙子发红包,我了去,我孩子也没见你们给多少?以前回娘家给妈妈买那么多东西还不是让他们全家吃了!给妈妈的钱,还不是让他们花了!我妈都告诉我说,我哥一交电费就向她要钱。我学精了,从不给我妈钱。想吃啥我买,穿啥我买,感冒头疼的药买好给妈妈放枕头边。才不给他们钱!这倒好,想粘上我,啃我。我也没占着娘家什么,凭什么这样给我说话!好像离了他们,我不能活似的!

侄子对我说:姑,我们最讨厌我爸喝酒。言外之意,我拿的酒人家也不喜欢。我嫂子说,别人拿的都是新鲜蔬菜。

我一听,这饭桌上夹菜让饭没我,谈笑没我,这些事都想着我。这是鸿门宴啊?这次面给的,有点亏!回娘家也就成历史了!

近几年,老想给妈妈烧点纸钱,因为梦里常梦见。可想到我哥一家子,再也不想去了!自己独自上坟,我哥知道肯定不乐意。我嫂子那张嘴不知又会在村里说啥。反正人死如灯灭,只是活人情未断而已,去不去意义不大。索性也就不去了!

父母在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只有归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0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该去哪儿,兄弟姐妹的家是不是你的家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我们常说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是牵挂,也是我们的归途,可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在炎黄子孙身上有句话叫做“故土难离”,对于外嫁的人来说,这些貌似都已不存在了,父母不在了,家就没了,对于外嫁的人更是如此,哪怕兄弟姐妹依旧在,可感情总是与心中那份“心心念念”相去甚远。


岁月催人老,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就好像一条联系着你和家的一根弦突然之间断掉了,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再也不是原先那般不知所以然的,一心一意就是急切得要赶春节回家了,换言之,就是突然之间不清楚该回哪去了,那一瞬间,我们看起来实在太像一个流离失所的小朋友,尽管早已成家立业,儿女双全,可是内心深处依然会回荡那么一种声音,过春节,我或许再也不会有家可以回了,因为根不在了。

父母在,人生尚存来处,爸爸妈妈去,一生只剩归途,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要是爸爸妈妈仍在,我们就仍然还是小孩子,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此 ,无论我们自己飞的多高,飞的多远,只要是爸爸妈妈健在,我们就还有自个的根,即使,再忙,每逢佳节也一定会返回家中,兄弟姐妹们,一大群人坐到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欢度新春也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我觉得大伙儿过春节凑在一起说到底就是图个气氛,热闹非凡的一块儿吃团圆饭,看春晚,放烟火,即使大家都早已成家立业,但是,每当过春节的时候还是一定会返回农村的家乡,我有一个好朋友家中相对比较殷实,因此,做的工作也很忙,因为他家隔着他如今居住的地方挺远的,自己开车的话也需用十多个钟头,即使这样,每一年,他都会在大年三十,提前下班回家,随后开十多个钟头的车回家乡陪着爸爸妈妈一块儿过春节,我觉得这不难理解,爸爸妈妈的家就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家,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有奔头,有挂念,有期望。

回自个爸爸妈妈家就是回自己家,可以无拘无束,无需顾这顾那,或许,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很好,人家也不在意,可是我们自己仍然会觉得这是其他人家,自个便会收敛许多 ,因此,在我看来,自己都成家立业了,去其他人家中又不习惯,那远不如过春节的时候,全家老小一块儿出去吃,不仅有了过春节的气氛,又防止了相互间的难堪,更何况,不久后我们也会渐渐地变成儿女们得根,变成他们对家的牵挂。

第2个回答  2020-09-02
在这种情况下,回老家的情况下,应该去兄弟姐妹家。虽然兄弟姐妹家不是你的家,但却可以让你感觉到温暖。
第3个回答  2020-09-02
兄弟姐妹的家肯定不属于自己的家,不过回老家还是应该要回他们的家里,毕竟他们和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
第4个回答  2020-09-02
父母都不在了,回老家只能去兄弟姐妹的家,兄弟姐妹的家不是自己的家,那只能属于走亲戚,而不是回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