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巷陌的柳永,只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如题所述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是我最喜欢的柳永词,初读此词,感受到的是柳词少有的张扬与洒脱。多年后再读,增添了几许心酸与无奈。

  这首词写在柳永第一次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之后,那年,他25岁,年少轻狂,有才任性。他认为,没中进士,是朝廷看走眼了,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就算没高中,也是卿相,只是没穿官服而已。更何况,烟花巷陌,还有美人等着去探访,人生不长,青春更是苦短,他要把功名,换做美酒和美人的吟唱。

  柳永真的那么洒脱,不要功名吗?从他之后的举动来看,显然不是。人往往是越缺少什么,就越想表现什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个忍字,道出了他的无可奈何。

  第一次落榜后,柳永留在了国都开封,喝酒,作词作曲,生活得很逍遥。之后几年,他又参加了几次科举,依然铩羽而归。

  公元1024年,柳永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已经是第四次了,结果又没考上。他心灰意冷,离开了开封,那年,他已经40岁了。

  据说,柳永之所以一直考不上进士,是因为当时皇帝宋仁宗的阻挠。宋仁宗看过柳永那首《鹤冲天》后,很是不爽,他和柳永一样任性,有权任性。他把柳永从高中的名单中移除,还说了一句:“且去填词,要何功名。”柳永也因此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

  公元1034年,50岁的柳永卷土重来,终于及第,也如愿当上了官。之后,他辗转多地任职,到去世之前,也只是官至屯田员外郎,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和他想要做的卿相相差甚远。

  让柳永名声在外的,不是他自认为不幸的遭遇,而是他写的词。下面两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讲的是柳永站在高楼上,看到春天的景色,想起一个故人,甚是怀念,悲痛。甚至连喝酒唱歌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思念,使得身体都消瘦了,也无怨无悔。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这首词讲得是柳永在古道上,看到秋天的景色,回想自己曾经的期许。再看看现在,没有了年少时的激情,一起喝酒的朋友也不在身边,这是何等的孤独与凄凉。

    柳永的词大多婉转优美,朗朗上口,描写日常生活,男欢女爱。他擅长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生活某个片段的描写,表达对爱人、亲人、故友的怀念,表达自己的孤独、凄凉、愁苦,表达对自己人生不如意的感慨。让人感觉他的人生就是个悲剧。

  柳永的仕途,的确是坎坷不幸的。他年少成名,才华横溢,有青云之志。可是,造化弄人,从青丝熬到白发,他才当上一个小官,最终也没能登堂拜相。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追求功名,这是没得选择的。人生有很多事,是你必须去做的,如果你不做,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也认为自己有经世致用之才,却郁郁不得志。

  可是,我觉得他的人生是幸福的。只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

  传说柳永晚年贫寒,死后没钱下葬,最后是歌妓筹钱把他安葬。我认为这一定不是真实的情况,只是后代文人想为柳永戏剧般的人生,画一个悲惨浪漫的句号而已。

  柳永的生活不仅不不贫困,反而是富足的。他生于官宦世家,晚年自己也为官,就算是清官,也不至于贫穷。而且,他的词传唱天下,当年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况。“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於世。”人们有求于他,必定以礼以金相赠。歌妓能唱上柳词,身价会上涨十倍。所以,他平日去青楼消遣,必定会被奉为上宾,不仅不用花钱,歌妓为讨好他,还会给他送金银珠宝。因此,他虽说不是腰缠万贯,但也是丰衣足食。

  柳永的生活是悠闲的。他生性风流,沉迷酒色,却不像那些纨绔子弟,只会败家闹事。他写词作曲,饮酒狂欢,怡然自得,全天下的歌妓都为他痴狂。写词是他喜爱的,饮酒是他喜爱的,寻花问柳也是他喜爱的。

  尽管柳永身边美女如云,也不妨碍他钟情于一人,他是拥有爱情的。爱一个人有多深,分别时就会有多痛。我想,他是深爱虫娘的。所以,分别时,才写下了这首最具盛名的《雨霖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活了69岁,在那个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宋代,他是长寿的。他生活富裕,名满天下。他在美人堆里饮酒做词,寻欢作乐,过着大多数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他有明媒正娶的妻子,也有深爱的情人。到了暮年,还实现少年时梦想,考取功名。这样的人生,还不够幸福吗?

  相比于杜牧蹉跎岁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相比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柳永的生活似乎好得太多。

  或许,《再见二丁目》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可以为此做出解释:“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