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手术

如题所述

去年冬天,女儿在做窝沟封闭的时候,牙医提醒我,孩子的牙不齐,可能需要矫正。

但那时候她才三岁,所以直到今年夏天,三岁半了,我才带她又去看牙医。

这一次,牙医提醒我,孩子似乎有口呼吸症状,需要去耳鼻喉科检查检查。

确实,孩子的口呼吸症状一直存在,只是我一直没太当回事,觉得可能只是鼻炎。

没想到,接下来的检查显示,孩子的腺样体已经90%肥大,扁桃体3度肥大,这些在医学上已经具备手术指征,当然,还需要结合日常的症状,由医生决定。

比如:频繁的打呼噜,睡觉憋醒,睡觉总是辗转反侧等等。

有必要记录我们的四次问诊经历:

第一次是在市中心医院,医生面诊+拍X片。
医生的态度很好,但是,在看完孩子的症状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没什么事情,想手术就手术,想吃药就吃药,并顺便给我们开了两种中成药。
PS:我和芊爸已是久经沙场,一看中成药,互相递了个眼神,心知肚明的领着孩子走了。

接下来,我就在怡禾选择了一个全5分的医生线上问诊。
医生在看了X片之后,又问我要了一些补充症状,然后给了我一个方案:先保守治疗,不行再手术。
我直接问医生:保守治疗成功的概率多大?
医生答:不超过20%。
也就是说,即便保守治疗,孩子再手术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
保守治疗的成功概率很低,为什么还要保守治疗?
医生的解释,这符合指南精神。
但是,这个方案,不能让我满意。

第三次,我继续在知贝挂号,选择了在国外学习进修的郑实兴医生,挂号费是前一位医生的二倍。
郑医生了解情况后,跟我预约了电话时间(本来应该只是文字咨询的)。
郑医生了解病情后,他要我拍了一张孩子扁桃体的照片,判断为3度肥大,手术指征很明显。

郑医生的方案是直接手术,腺样体和扁桃体一起摘除,如前所述,肥大只是指征之一,还要结合孩子日常的症状考虑。
为什么他不建议再保守治疗?
理由是:根据孩子的情况,保守治疗并不能让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缩小,只可能维持在现状。而且,只是在用药期间有效,停药的话,它们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结论就是,保守治疗除了符合指南精神,家长得到一点心里安慰,意义不大。

当然,作为一次摘除手术,尤其是扁桃体的摘除,我担心对孩子的免疫系统会有影响。
郑医生说,口咽部是一整个免疫系统,扁桃体只是一部分,孩子还小,现在摘除的话,在发育过程中,其他部分的抵抗力会因为扁桃体的摘除而增强。

手术看起来已经势在必行。

第四次问诊,是爷爷得知孩子的病情,去找了他的老战友。
老战友是本市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看完片子后,当即联系了耳鼻喉科主任,结论就是:必须手术。

综合线上线下结论: 马上手术。

我为什么没有去查更多的科普文章,比如全麻手术的影响等等?
理由就是: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没有更好的判断能力,经过前面的几次问诊,我选择相信专业人士的建议。

手术对孩子有伤害吗?
当然有伤害。只是孩子继续保持现状,或者无意义的保守治疗,可能伤害更大。
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做的选择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也有好心的同事在事后分享经验,谈到了自己孩子的中医治疗经验。
好意让我感动,只是和我家的医疗观不符,很庆幸孩子的爷爷奶奶也对现代医学表示信任,免去了我们再沟通的时间和精力。

手术已经确定,我开始跟姑娘谈。

三岁半的孩子,对医院医生是心存恐惧的。
当我第一天直截了当的告诉她,接下来我们要住医院做手术,孩子立即在幼儿园放学路上哭起来了,一边哭一边乞求我:“妈妈,你给医生请个假,我不要做手术。”

我意识到这样不行,第二天改变了策略。
“有一个地方,可以想看动画片就看动画片,想吃零食就是吃零食,而且,爸爸妈妈全天陪着,也不用上幼儿园,你想不想去啊?”我夸张的给孩子描述。
孩子一听就上钩了:“想去啊,是哪里啊?”
“就是医院呗!”我轻描淡写的回答她。
她听了迟疑了一下,有点犹豫的说:“我不想做手术。”
我继续给她描述住院的“美好生活”,她看似接受了现实。

晚上吃饭,我继续给孩子打气。
我故意跟饭桌上的哥哥们描述说:“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想看动画看动画,看读书读书,想吃零食吃零食,而且爸爸妈妈都陪着,你们可没去过。”
哥哥们也故意一副羡慕的表情开始附和起来。
“而且,我们还要做手术,你们肯定都没做过啊!只有芊芊才能做呢!”
“是呀,是呀,我们真是羡慕死了,我们也想做手术啊!”哥哥们很配合。
“那可不行,你们又没生病,我生病,我才能做呢!”姑娘感觉骄傲起来了。

第三天,要办理住院了。

一大早,我给女儿写了封信,信里说,孙悟空在遇到厉害妖怪的时候,经常自己打不过,于是就要找天神帮忙,有时候还得观音和如来救场。这一次呢,腺样体和扁桃体两个小妖怪也进入了你的体内,爸爸妈妈像孙悟空一样,打不过了 呢,就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帮助,把妖怪赶出来,然后扔到垃圾桶里。
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们甚至家里的猫咪卡卡,都为为你加油的。

我翻出来《勇斗青牛精》准备好,这是孙悟空找人帮忙最多的一次。
另外准备了一本《玛德琳》,里面是关于玛德琳做阑尾炎手术的故事。
后来想到,还有一本应该也可以用,就是《汤姆生病了》。

然后,我给芊爸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要点如下:
第一:生病住院一点不可怜,她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陪伴、鼓励和支持;
第二:不要自责愧疚,也不要烦恼。我们是在解决烦恼,会比较麻烦,但都是值得的;
第三:保持耐心;
第四:记住孙悟空的故事。

一切准备就绪,当天入院。

准备工作做好,孩子就真的完全配合吗?
当然不可能了。
从小除了打过疫苗,从来没打过其他针,更不要说抽血输液手术的孩子,对于未知的恐惧可想而知。

第二天,医院在抽血的时候,就面临了孩子的顽强抵抗。
好在年龄小,最后抱在怀里抽了血装了留置针。

另外一个6岁的小男孩,跟我们情况完全一样。
在抽血的时候,吸引了全楼的注意,最后全体护士出动,爸爸强压才抽出了血。

后来我鼓励女儿拿小面包去安慰小哥哥,由此得到了一位在接下来4天可以一起玩耍的小病友。
而小哥哥也因为有了小妹妹的存在,接下来变得异常勇敢,没有再哭闹过。

住院第三天,正式手术。
手术室护士经验丰富,当我把抗拒的孩子抱进手术室时,护士很随意的跟她聊天。
“你几岁啦?”
“三岁”
“今天早上,你有没有吃东西啊?”
“没有。”女儿很认真的回答问题。
“阿姨抱你去看动画片吧,我猜你喜欢看小猪佩奇。”
“好啊!”伸手就被抱走了。

手术门随即关上,芊爸忍不住落泪了。

接下来,是两个小时的等待。
手术门打开的那一刻,孩子的哭声就传来了。
全身缠满管子哭喊挣扎着要妈妈,一群护士守在病床上,正手忙脚乱的拉扯着。

小小的人儿,刚刚经历了一次大冒险。
我把孩子抱起来,直奔病房而去。
六个小时的禁食禁水,是巨大的挑战。
她在巨大的痛苦中,一秒钟都不要和我分开。

哭哭睡睡,醒着就喊着要喝水:“妈妈,求你了,我要喝水!”
所以,在那六个小时里,我和芊爸也陪着滴水未沾,粒米未进。
我躺在孩子身边,芊爸就坐在床边。
一家三口,还有走得略慢的,时间。

最难捱的6个小时挺过去了。
爷爷已经把熬好的粥送来了,一大杯水喝下去,孩子平静多了。
再喝完一碗粥,感觉已经好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三天的上午输液,下午无聊的在过道里转转,找小病友玩一玩。
如她所愿,想看动画看动画,想读书就读书,爸妈24小时陪着,只是不能想吃就吃。
第三天出院的时候,孩子已经活蹦乱跳,生龙活虎了。

出院前,我问医生,孩子可以送幼儿园吗?
医生很随意的说:“能啊,正常饮食就好了。”
我翻看了郑医生的记录,也说到除了饮食,其他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考虑到家里还有两只要学习,我自己也有学习任务,于是跟芊爸商量,出院第二天,就把娃送去幼儿园了。
只是,每天中午给她送饭,软烂一些就好。

生活依然继续。
只是少了一个肥胖的腺样体,一个同样肥胖的扁桃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