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的概述?

如题所述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与铁路一样古老,并且随着城市的兴起、扩展而兴衰。

在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之前,即使长距离的大运量的铁路运输已经成了主流,但是并未给城市本身的交通带来什么方便。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有很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以某个特征作为依据,比如按线路在空间位置划分,可分为地下铁道、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轨道型式划分,可分为重轨铁路、轻轨铁路和独轨铁路。

如果按照列车运行导向的方式划分,可分为钢轮双轨、胶轮单轨和胶轮导轨系统。按照最关键的运输能力划分,可分为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和小运量系统。

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在蒸汽机没有被发明出来前,所有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都是靠人或者牲畜来拉动的,1829年斯蒂芬森将一辆改良的蒸汽机车投入商用,由于这种蒸汽机车需要烧煤来提供动力并且还会出现大量烟雾,所以就将其称为火车,轨道交通也进入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在1936年,德国就设计出的火车就跑出了时速205公里,即便是现在看来这都是相当快的速度了,随着火车电气化的发展,为了适应火车的提速,普通的枕木碎石轨道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始大量使用无砟轨道和无缝钢轨。

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高铁技术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无砟轨道,无缝钢轨再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中国高铁已实现完全自主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8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根据服务范围差异,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常伴随着较高的前期投资、技术要求和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的空间往往较大。
第2个回答  2021-12-28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人口流入量不断加快,相应的小汽车保有量也随之上升,城市交通拥堵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轨道交通由于其特殊的地下运行方式,不仅大大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压力,而且对于促进生态保护有着突出的贡献。当前,我国的轨道交通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很多一线城市都已经开通了地铁,并且,地铁网络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

绪论: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是国际公认的低能耗 大运量的绿色交通,以其速度快 效率高 污染小等特点,成为当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全国都将发展安全 高效 绿色 智能 人文的城轨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方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China Urban Rail Transit)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及优势
轨道交通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交通,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独特优势,对于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提高群众的出行效率有着积极作用。我国的轨道交通以地铁交通为主,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面积已经十分广泛,而且轨道交通人口数量门槛也较低,所以轨道交通里程总量较长。
现阶段,我国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生产布局缺陷矛盾日益突出,以交通拥堵为典型的城市病突出,人类的居住与活动空间一再被压缩,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不占用地面空间,而且运输量大,效率高,运力提高之后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更多,能很好的缓解堵车问题,而且地面机动车的数量减少就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基础建设、智能化设备研发、房地产市场开发等等。并且对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消除城市结构缺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轨道交通资金投入量大也是典型的特点。通常,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从前期规划到落地运营最少需耗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要面临大量的施工设计、准备、建设、通车运营工作,由此也形成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上游来说,主要是轨道交通的施工准备阶段,即轨道交通项目的具体规划、统筹与设计工作;就产业链的中游来说,主要为开工建设阶段,如:土地征用、土建施工、车辆购置等过程;而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指轨道交通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轨道交通项目相当于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在促进产业链发展,改善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内部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现状
3.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我国于1965年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作为平成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69年建成通车。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约420km。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条20km长的线路,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29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第4个回答  2021-12-29
轨道交通的概述了,这是交通的这个车辆的是在轨的轨道上运行的,这个城市一般都是城市在这个使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