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语言教育活动的一般组织原则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也就是"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幼儿时期,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更容易受兴趣支配。兴趣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外界环境的侧记,受好奇心、好动的心理支配。

2、活动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通过不断获得各种经验而实现的,这些经验不能由教师灌输,强迫幼儿获得。"纸上得来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幼儿。幼儿对外界事物、事理的认识以感性为主,只有当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具有理性思考、认识的能力。

教师不能代替幼儿思考和实践,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教给幼儿的知识技能上,采用教授的、强化练习的方法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而应在教学策略、活动内容和方式上注重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各种活动,使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

通过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以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活动,形成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所以,教师制订教育活动方案时要体现幼儿的活动,在设想教育形式、选用教育方法、常设教育环境时都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

扩展资料: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
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

语言对思维
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
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

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
中的重要问题。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求教于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合性原则、主体活动性原则、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

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活动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扩展资料:

造成孩子语言发育障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孩子有先天性发育异常,例如软腭或舌系带过短,影响正常发音。这可通过早期发现和医疗处理矫正。

其二,后天环境不良,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语言习惯未被及时纠正,也会有语言发育迟缓和发音不表、口吃等问题出现。

纠正语言问题时,家长不要训斥或讥讽孩子,要耐心地做示范,也可让孩子听广播和电视里播音员的发声,并鼓励孩子模仿正确发音。发现孩子在模仿不良发音,如模仿口吃者及方言等时,要及时制止,并把正确的发音告诉孩子。否则,到学龄甚至成年后再矫正不正确发音,就很难成功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12

语言教育活动的一般组织原则: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语言教育服从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大系统,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言语交际的社会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得体的语言。

2、用较少语词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并传递主要信息。

3、借助适当的态势语帮助表达。

4、根据听者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编码。

5、把握说话的时机,不要随便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讲话。

6、听话者专注倾听,作出得体的反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1)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主体活动性原则
(6)大量感知和积累儿童文学精品的原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1-02
(1)让学前儿童积极活动的原则;
(2)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则;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4)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