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所设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的名称由来

如题所述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史称“河西四郡”,他们的名称均有其特殊的意义:

名称由来如下:

1、 武威:武威市(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2、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

3、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美誉。

4、 敦煌: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河西四郡:

1、武威

武威,简称“雍凉”、“凉”、“雍”。古称凉州、雍州、姑臧、休屠、屠各,是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蕃卫、梦幻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

武威拥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雍凉之都”、“西夏陪都”、“马超龙雀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 、“侠都”、“雍都”、“凉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北方名都”等美誉。

2、酒泉

酒泉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风电基地、百光电基地、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

为甘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3、张掖

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4、敦煌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银矿、钒矿、铁矿、磷矿、硫矿、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

敦煌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发展光电产业潜力巨大。敦煌四季多风,风能资源丰富,主导风向西北风,风速平衡,是风力发电的理想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威

百度百科-酒泉

百度百科-张掖

百度百科-敦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6

为了便于治理,汉武帝就在这片领地先后设立了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敦煌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西四郡。

1、酒泉郡是河西走廊四郡中最早设立的郡,因“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相传霍去病曾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顷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遂名酒泉。

2、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

3、武威郡的名字由来: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武威郡自古就是富足之地,为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兵家极其重视之地,处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与重镇。

4、敦煌为盛大之意,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也是汉长城边陲阳关、玉门关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河西四郡的设立背景

在西汉初年,西汉边境地区经常受到匈奴的骚扰,杀伤边境居民,抢劫财物,破坏农业生产。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寻求他国共同抗击匈奴,曾派遣张骞、甘父通使西域,意欲联合大月氏。

由于此时大月氏已在大夏建国,不愿再东返故里与匈奴为敌,联合大月氏的目的没有达到。到了张骞第二次通使西域以后,才逐渐完成了联合乌孙和天山以南的诸农业国共同抗击匈奴的目的。

西汉初年以来,西汉政府对匈奴一直沿袭着消极防御的政策,除在沿长城边界线驻兵防守外,并采用和亲的办法。

后来有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再也不肯对匈奴采取忍让的态度,改变消极防御为主动出击。仅武帝于公元前133年及以后的几次派出大军深入匈奴游牧区进行追击。汉军深入穷追二十余年,从而削弱了匈奴的势力。汉朝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屯垦戍边、移民开垦的大片农业区。

公元前121年游牧在河西地区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汉朝。汉朝封浑邪为源阴侯,其下属四人被封为列侯。其部众4万余人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称为五属国。

据《汉书·地理志》载:公元前104年,西汉政府设置酒泉郡与张掖郡,前101年设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西四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22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史称“河西四郡”,他们的名称均有其特殊的意义:

    武威:武威市(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

    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

    敦煌: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12
您好,我是旅游包车姜师傅, 汉武帝设“四郡”“据两关”的名称由来。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徙于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首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敦煌成为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
希望可以帮得到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8-25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独特的含义。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酒泉,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