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瓶「怠速充电」问题解析:什么是浮充?

如题所述

问题:

长期停放的汽车,怠速充电是否能够充满?

家用代步汽车有很多车辆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尤其是外出工作后车辆会长期闲置;此类车辆就只能由其他人偶尔怠速启动原地充电,然而又有种“专业人士”说浮充无法充满,需要高频率的定期充电才能防止亏电。

其描述的浮充多为「充的不是正经的电」,是有些“虚”的电能,隔一段时间就会没有了;然而这种说法真的是“不臭也不响”,属于一种比较奇怪的P——电子还能分出强壮的和虚弱的吗?当然以电子层概念区分电子能量标准确实有差异,但这种描述显然是不考虑这一层面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充呢?

浮充概念

浮充也称之为「涓流充电」,说白了就是小电流充电;所有类型的铅酸电瓶以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普通220V慢充都属于涓流充电,充满的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十余小时。

专用的快充桩在电池组SOC达到80%之后,剩余20%的电能也要浮充;电动车使用路边的充电盒也往往会被建议充一部分即可,接近充满后就不要再充了。原因在于快充伤电瓶,而浮充是基本没有损伤的。

「化学电源」是各类电池与电瓶的统称,以铅酸电瓶为参考,充电是通过电网电流输入到正极板,催化电解液与极板硫酸铅结晶体的分解反应;实现电解液浓度的恢复,并且完成对极板结晶体的清理。放电则是通过反向反应生成硫酸铅,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电流并输出到电动机。

涓流浮充可以理解为“反应程度不强”,在浮充电压范围内可以最小化对导电板栅的腐蚀,降低活性物质反应过程中形成难以分解的结晶体的程度,说白了就是保护电瓶并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以涓流补偿电瓶或电子设备的自放电,比如手机充满电后即使不拔掉充电线也不会持续充电,在设备消耗一点后控制系统才会补充相同的一点点,那么汽车原地怠速是浮充吗?

正常标准

汽车电瓶在怠速时可以正常充电,电流标准不属于「浮充涓流」。

不能否认汽车发电量是转速越高就会越大,但是发电机的功率普遍是接近1.5kw的,这是绝对的快充标准了。至于建压转速肯定是正常的怠速标准,也就是启动之后就能够发电,因为发电机是由内燃机带动而全时运转的。

那么发电量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呢?参考下图,这是一台最普通的汽车,在不同转速区间内的发电电流标准(RPM为发动机转速标准,amperage为匹配电流安培数)

重点:启动发电转速设定为1000rpm,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一些,看似这是无法让发电机运转的;但是发电机的转速要高于内燃机转速,因为曲轴的主动轮至今远远大于电动机的带轮,也就是说电动机的转速至少是内燃机转速的2~3倍!

也就是说怠速的800rpm转速,实际为发电机2000rpm左右的转速;参考上图的转速与发电量的比例为参考,此时就已经是额定功率的50%~80%之间,就算每分钟发电量平均为60Ah吧,多久你很够充满电呢?

电瓶容量标准:

12V-45Ah

12V-55Ah

12V-65Ah

这三个标准是使用最多的电瓶,其中55Ah更为多见;这种参数的概念是电瓶可以按照每秒55安的电流,持续放电3600秒(1小时),之后当然是放空亏电了。容量标准折合成kwh-度其实才0.66度电,而且这是最理想的满容量状态,用上一段时间后容量会下降一部分的。

不过以kwh来计算范围会绕弯子,就这样理解吧:每秒放电55安可以放电1小时,那么每秒充电55安是不是就能给电瓶充满了呢?

答案就是这样喽,那么怠速按照平均60Ah为参考,充满电则用不到1小时了;实际电瓶的容量还会一定程度影响发电量,因为电控系统是会调整的,所以只要电瓶没有频繁亏电而造成极板严重硫化(准报废),怠速半小时充电基本能撑20天以上不亏电,当然容量标准不能太低,比如35/45Ah的电瓶就难以维持很长时间,熄火后的车辆还有一些设备持续耗电。

结语:怠速充电不是浮充,即使是浮充,冲进去的也是“正八经的电”。

怠速电流60Ah左右

浮充电流以“毫安”为标准

所有电瓶可以正常用怠速方式充电,想要延长电瓶使用寿命,才需要拆掉电瓶用220V逆变器充电,电流会很小但也需要十几个小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