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成就是...?

是生平对祖国的贡献~!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由于种种原因,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反动军阀所窃夺,孙中山意欲创建民主共和国家制度的革命目标和理想未能实现。有鉴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史称旧民主革命)失败的历史事实,古今中外对中国近代史和孙中山的史说、史论,在关乎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上,必然会涉及对孙中山是非功过的评价。

在浩翰丰富的孙中山史论、史说、史作(指文学、影视艺术创作)各类文章作品中,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要义和伟大功绩,人们总的评价都是一致的;但在涉及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具体史实时,由于人们所持的视角和论旨的不尽相同,却出现了种种歧义。例如,小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说成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大失误和主要原因;大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缺乏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指导思想、缺乏先进的建党理论、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认作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等等。笔者以为,若从孤立的视角或者单纯的逻辑去分析,这样的论点和说法都顺理成章,似乎并无不当;但若将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实践放到当年当时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去观照,这样的论点和说法就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了。

让位于袁世凯是孙中山的历史大功绩

1911年的武昌起义,实际上是革命党人策动清庭驻汉新军举行的一次武装暴动。武装起义的胜利震惊全国,南方各省军政要员在革命党人影响下纷纷宣告独立,促进了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满清统治岌岌可危。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在各省代表的拥戴下于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建立起全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敲响了统治旧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当此时,腐朽没落的满清皇朝仍在北京苟延残喘,大军阀袁世凯任清朝庭总理大臣要职,手握军政大权,威胁革命政权的生存。时隔不久,就发生了南北对话,在袁世凯公开答应“逼清帝退位”和“绝对赞成共和”的条件下,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致使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将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请看当时整个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袁世凯身为清庭鹰犬,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在此情势之下,假如孙中山硬着头皮抗袁,在南京一隅坚守临时大总统职位,维持民主共和新政,那也是以卵击石暂延时日,必遭袁军弹压,不仅可能导致革命政权崩溃坍塌、革命阵营土崩瓦解的不良后果,而且可能造成清庭傀儡长存、共和制度消失的可悲结局。正是伟哉孙中山,站在国情大势之高度,从民主革命之大局出发,利用袁世凯伪装“赞成共和”的姿态,以革命者的博大胸怀辞让大总统职位,先迫使袁签下谈判之约,实践逼清帝退位,继之又迫使袁在议会公开接受《临时约法》,不得不在表面上履行共和政制;唯其如此,才用一个“让位于袁”换取彻底推翻封建帝制和共和大潮有进无退的巨大成功,不仅为继续革命保存了革命党的有生力量,而且为民主共和思潮广泛深入民心开辟了道路,这正是孙中山审时度势为民主革命继续发展作出的一大正确决策和历史贡献。其让位之后的历史事实表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虽然篡权窃国野心得逞,一朝权势倾国,不仅实施假共和真独裁,甚至明目张胆地策划登基称帝,然而,随着其反革命复辟面目的大暴露,孙中山借机领导了护法运动和二次革命,全国各地讨袁呼声汹涌澎湃,加上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激化,大权独揽的袁世凯也仅仅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便宣布“废除帝制”一命鸣呼了;这便是孙中山“让位于袁”之决策正确和成功的历史明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1
1.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为以后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领导辛亥革命.
3.成为黄埔军校校长.
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
第2个回答  2006-12-21
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
第3个回答  2006-12-21
1.推翻两千年封建帝制,为以后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领导辛亥革命.
3.成为黄埔军校校长.
第4个回答  2006-12-21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黄埔军校
第5个回答  2006-12-18
推翻封建帝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