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跟记账有什么联系?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分类: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
  【考点提示】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①是某一日期(时点)的要素;②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称为静态会计要素;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④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⑤是会计上的第一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
①是某一时期的要素;②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称为动态会计要素;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④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⑤是会计上的第二等式。

  3.资产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特征
  a.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c.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3)条件
  a.与该资源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b.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类。
  a.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b.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4.负债
  (1)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得确认为负债。
  (2)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

  5.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3)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也就是“资本(或股本)溢价”部分,此外,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6.收入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2)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7.费用
  (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2)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资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利润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得和损失等。
  (2)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3)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中: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等。
  (4)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举例:某企业生产电脑,已经生产的半成品账面价值为4000元,预计进一步加工需要花800元,销售出去还要开支相关税费400元,经过调查发现该电脑市场售价为5000元。
  该半成品的历史成本=4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800-400=3800元
  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举例:2011年12月31日有存款10万,年利率为10%,这笔钱在2011年1月1日值多少钱?
  2011年1月1日值多少钱就是现值=100000/(1+10%)=90909.09

  5.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6.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8

    会计要素确定了其月方向、有无余额:

    (1)资产:借方增加,如有余额在借方,但减值准备、折旧等抵减项相反;

    (2)负债:贷方增加,如有余额在贷方;

    (3)股东权益:贷方增加,如有余额在贷方,但“半年利润”“利润分配”允许有借方余额,表示亏损;

    (4)成本:因其属于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组成部分,故与资产一样,借方增加,如有余额在借方;

    (5)收入:贷方增加,期末无余额;

    (6)费用:借方增加,期末无余额。

    联系: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细化,每个科目必然属于某一种会计要素。但是每个会计科目只记录其定义中的经济业务,例如“应交税费”只记录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只记录职工薪酬、社保、公积金、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与职工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2个回答  2017-09-12
首先对于一项支出或者费用或者是成本,你要确定你应该计入一个什么样的会计科目,其次你要知道这个会计科目所属的会计要素,会计有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以及这些要素的性质比如说资产:资产增加计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等,还要记住记账原则:有借就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只要牢固的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你才可能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更加灵活的运用如果不清楚就多看看会计基础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7-11-11
个人认为,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是对会计科目的归纳总结,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细分,如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记账会用到会计科目,但是看报表,会选择看会计要素,如公司资产多少,负债多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7-09-07
很明显是文科,请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