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时间管理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

最近无论在简书还是公众号或者微博上,很流行各种晒,比如1个月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字,或者坚持跑了多少公里,上了多少公开课。所有的这些都告诉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了,要不失时机的晒出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要做这么多的事情,一定是从有效的时间管理开始的,你是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的?因此获得了哪些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2

与时间管理、效率这方面打了十几年的交道,研究出了一套时间管理系统方法,许许多多学员用了我的时间管理方法去践行,90天下来,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多的改变,引用过往学员的践行分享,让大家从侧面了解,我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是怎么让人改变的?

通过学习,学员重新认识时间管理系统和对自身认知,发自内心地写下了未来90天自己希望实现的3个小目标:

1、每天6:00前起床。

2、每天keep运动15分钟。

3、阅读/悦听15本书籍。

90天经历 

1、旧习惯打破期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了2-3周。

目标是每天6:00前起床。但是往常我都是每天7:00前起床。

一开始执行这个新计划,我每天都设定闹钟,闹钟在5:50分准时闹醒我,然后,花大概10分钟的时间完成各群和APP的打卡。

被闹钟叫醒的感觉,很不舒服,头几天特别不适应,总觉得睡眠不足,甚至偶尔也会出现打完卡倒头继续睡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真实,这是虚伪的表现!是的,这的确不够真实,但是一开始谁又能够做到百分百完美呢?

接纳自己,心安理得地完全地接纳自己。因为不按时打卡,你会影响小组积分;而不补眠,你会影响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身体健康。

所以,先开始行动,尽管开头很烂,但是我知道,自己会越做越好。

经过前面2-3周,结合早起仪式、清单与行动,慢慢地,我的生物钟逐步往良性方向循环。

2、新习惯萌芽期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4-5周。

经过2-3周的“惯性打破”期,我当初设定的目标,在这个阶段逐步进入“巩固”期,特别是早起,因为被排在首要目标位置,所以践行达标率最高,其次是阅读和运动。

阅读是我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只要有独处的合适时间,我就天然地想和它亲近。

运动则不然,因为运动对我来说,有着一种天生的排斥感,因为容易累,因为比较懒。

但我在践行一段时间后,逐渐体会到“只要心甘情愿,一切都会变得简单”,甚至爱上了它。

3、好习惯接踵萌发期

这个阶段大概持续4-5周。

如果真的用心去做,经过60天,回头一看,你会惊叹,咦,原来我也可以早起,甚至比之前定的计划起得更早(更有成就感),并且已经持续不断地坚持了2个月,期间不断有你的老师、同学、亲友、同事、客户,甚至陌生人给你“点赞”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时候你就知道,你根本停不下来了。

早起是一枚导火索,如果你已经初步养成了这个习惯,那么,它势必带动你去发展另外的小习惯,去推动你完成另外的两个小目标。

而我也恰恰在这个阶段,不断延伸出“21天改变自我英语跟读营”、“30天Yoga瑜伽计划”等打卡项目,希望自己能在不断认知、了解、选择、确定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践行下去。

90天成果 

何谓成功?我认为:成功就是“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哪怕只有一点点,如此而已。

在90天目标制定初始,我对自己说,在90天里,哪怕实现了一个目标,就是成功。

没料想,90天后,另外两个目标的完成率也达到了60%以上,这是意外的嘉奖,让自己倍感满足。

借用“红牛”功能饮的一句广告语:“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此言,真实不虚。

90天体悟 

1、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一个人单兵作战,看似勇猛,但是,很快就会力气耗尽,陷入放弃或投降的尴尬境地,除非此人拥有超乎寻常的超人般的意志力和体能力。

而一群人作战,则可以互相协作、彼此补给,哪怕是走得慢一些,也有跑得快的人来拉扯一把。

作为普通人,到达终点的成功率相对更高一些。恰如,傲慢自居如地狱,互帮互助似天堂。

2、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

当你期望自己改变一个习惯或达成一个目标时,尽量先设定一个尽可能小的没有压力感的目标,然后,用试一试的心态,从极小微的行动开始,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最终达到潜移默化改变自身行为方式或习惯的目的。

比如早起,如果你以前常常是7:00才起床的,那么,试试看,明天开始,能不能6:50起床,慢慢地,根据实际早起时间逐步调早早起时间。

比如运动,假如你从来都是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就像我一样,那么,试试看,明天开始,能不能从每天做1个俯卧撑或者5秒钟平板支撑开始?

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会发现,你做了1个就会想做2个……最后可能做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哪怕是一个小承诺兑现带给你的成就感也是十分美妙的。

3、带上新“装备”,带你变“酷”带你飞。

我们之所以害怕改变的原因之一是:改变太麻烦,害怕浪费时间。

因为用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工具,来打破旧有的顽固惯性是很耗费心力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改变变得轻松一点,有趣一点,就像游戏过关一样充满成就感呢?

答案是:有的,善用新工具。

很多工具都已经被开发,散落在虚空的天地间,只要碰到想要自我改变的人,它们就会陆续展现在你的面前。

在这90天的践行中,我遇到了无数有趣好玩又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智能设备和app。

拿我现在已在使用的app来说吧:

Calendar5能帮忙安顿重要日程、预约和信息,同步共享给有需要的人;

Ominifocus能帮忙清空大脑,记录杂事、排程、监督执行及检视,恰是一个高能秘书;

印象笔记能帮忙记录信息,归档成知识库,在有需要的时候一秒搜到;

坚果云能帮忙储存大容量的视频、照片及文档资料,并满足实时同步办公需求;

Now能帮助静心冥想,滋养心神并激发灵感;

悦跑圈能陪伴我,让我跑步时不觉得孤单……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工具,在你发出“我想要”的信号时,总有人会把它们深情款款地送到你眼前。

4、爱非坚持,只要心甘情愿,一切都会变得简单。

大多经历过爱情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在心爱的人面前,你会试图去做任何让Ta高兴的事,哪怕去摘月亮也不足挂齿,只要Ta开心,仿佛世界都会更明亮一些。

这种心甘情愿的感觉,你还记得吗?

我们有多大的勇气,用这种“心甘情愿”来对我们的目标作出承诺,我们就有多大的成功几率。

正是因为这种心甘情愿,让我们乐于从事在目标的事务中,让我们不觉得这是痛苦的改变。

那么,“心甘情愿”来源于哪里?心甘情愿来源于:你面对自己的内心真诚的发愿,是你对自己真实的承诺,是你内心坚定的信念。

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是他此去唯一的信念,“心甘情愿”是他唯一的态度,所以,哪怕遇到各种妖魔鬼怪也难以阻挡其西去之路。

只要你心甘情愿真心实意地向宇宙下“订单”,上帝也会为你来开路,到时,一切都会变得自然而然。

5、世界是你的: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90天是一个自我发现和探索的神奇之旅,通过自我觉知和工具运用,捕捉头脑中飘忽不定的一个个私心杂念,把它们一一记录在安全的固定的地方(印象笔记、Ominifucos等)。

记录是为了遗忘,是为了彻底放下,让头脑真正发挥其思考的功能。

唯有真正放下,真实的喜悦才会回归内心,在明晰的人生愿景的引导下,指引我们“每天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坦坦然然地度过有意义的每一天,让我们每天都活在神清气爽和收获智慧中。

命运就在做决定的那一刹那,是你掌控人生,还是人生掌控你,全在于你自己的决定。

世界是自己的,借叶武滨老师一言:愿我们的生命灿烂如花!

下一个90天 

借助90天的践行经验,我希望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让自己的好习惯定型,所以,我决定,将90天的目标延长至365天。

我希望,在365天践行期满,我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10年的目标。

而现在,我先聚焦当下,真诚地做好当下的自己:

1、每天6:00前早起/365天

2、每天运动30分钟/365天

3、阅读/悦听54本书籍/365天

4、成为易效能的教练,影响100人/90天

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能够被管理的只有我们的思维、行为与习惯。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一种打磨和雕琢的力量,它留给我们的副产品,是“紧实”的身体和灵魂,亦或是“虚空”的,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畅游浸润在时间管理的汪洋里,未来1年,我希望持续不断靠近那个坚定真实的自己,而10年后,我期待遇见与拥抱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易效能时间管理课程教时间管理,却非只是时间管理,它打造的是一个人生系统,串起我们过往人生的种种经历和经验,让我们的人生点滴不再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将它们变成一串价值连城的珠宝。

易效能时间管理课程是一扇门,它打开你认识自己的通道;它也是一把阿里巴巴宝库的秘钥,它带你找到人生的无数宝藏。在我事业转型期和人生意义寻觅期,不早不晚,刚好遇上。

这是我人生中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一次“投资”。

虽然或许我花费几年时间,也能通过自我研究和摸索获得如上所有的宝贵经验和技术,但是,时间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我为何不花费一些些金钱和少量的时间来换得他人研究10年并践行有效的成果,以此来加速幸福美好的人生进程呢?

如果你想要像我一样拥有改变和喜悦,那么就一起来吧!

第2个回答  2016-12-21

李笑来在他《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记录了时间开销记录问题:

正如理财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管理时间也一样: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

德鲁克在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同样强调: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同理,如果我想变的卓有成效,那么就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并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至于柳比歇夫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时间开销记录就更值得人钦佩不已了。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这些成功者或者伟大的先行者们之所以取得瞩目的成就,和自己做好时间开销记录和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苹果手机有款很棒的app叫做timelogger2非常好用,而安卓系统也有一款类似的应用,名为timemeter,是我使用过的安卓手机上最有用的效率软件,没有之一。

TIMEMETER介绍及其操作说明

Timemeter是一款安卓上的时间开销记录应用,可以帮助自己跟踪不同的任务、项目和活动(个人事务或者业务有关的任务、会议、运动、工作或上下班)花了多少时间。还可以将数据导出到Google Drive或者Dropbox,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
他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

    统计容易

    管理简单

操作上难度几乎是零,加上自带的标签向导功能,几乎上手难度已经进入负分状态了。而利用timemeter做好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好自己的时间分类标签,剑飞老师建议是至少分成两级标签,一级标签对应自我管理系统的各个大类+一天24小时中分类以外的事情,如我的分类主要有:工作(事业财富)、成长(学习提升)、家庭(亲子亲情)、社交(亲戚朋友)、健康(健身锻炼)、兴趣(个人爱好)等几个方面,除了这几个方面以外,还存在交通时间、睡眠时间和休闲时间,加上这三个标签基本已经可以记录满一天24小时。
而在每个一级标签下面,还可以设置2~3个二级标签。比如成长里面可以包括:

    阅读

    写作

    听课

等方面耗费时间较大,也比较重要的的内容。
 

时间开销记录的要点

做好时间开销记录,注意五个要点,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时间开销审计工作的标准规程和重要原则了!

    固定标签切莫轻变

正如前面所说的,timemeter记录好时间开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标签分类,而一旦做好了分类科目以后,就不能随意的调整,如果今天看书学习的时间记录为“阅读”,明天同样的事情记录为“看书”,后天这个事情记录为“读书”,大后天。。。。。。这样的随意变动,后果将会是你的记录仅仅只能用于记录,无法分析,也就失去了时间开销记录之后分析的可能,那么时间开销记录意义就会降低大半了。如果发现自己第一次设置的标签不够合理,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中调整,但切莫从心所欲。

    全面标签分类描述

建立两级标签体系,但实际上timemeter标签栏只有一个,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们的做法是,把一级标签添加数码序号,放入标签栏目中,而二级标签是放在描述中的。记录的时候,比如早上6:00到7:35,阅读一本叫《剑飞是大神》的书籍,那么我们在标签栏目中填写的是“学习成长”或“素质提升”(一级标签),然后在描述中写“阅读,《剑飞是大神》”,逗号之前的是二级标签,之后是书名,当然如果没有一次性读完,甚至在书名后面还可以添加阅读页数等信息。这样规范记录的好处是,在时间开销分析的时候可以很好的统计。

    备注规范提醒方便

对于备注,规范的原则是一则记录只能有一条备注,如果超过一条,在分析的时候会造成不便。而提醒,在完成某个时间花费较长的事务是可以当做定时器来使用,比番茄钟方便,因为不是必须25分钟提醒一次。剑飞老师的原话是:

如果是长期的项目,或时间花费较多的练习,就增加二级标签。否则全部放到描述!
描述包含尽可能多的关键词,但不超30字。超30字的内容放到“同一条备注”里面。

记录全面定期检查

曾经有人说起过他的时间开销记录原则是只记要事,不记锁事。理由是:

时间记录不是为了知道自己琐事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为了知道自己在要事上花了多少时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分心于琐事,后者是你专注于要事。

我们对此并不认同,因为时间开销记录和分析的作用是不同的,当你进行全纪录的时候,事实上很难分析出一天要事上花了多少时间,占据多大比例。而更重要的是,记录就是记录,不应该去再进一步分析自己做的事情是要事还是琐事这样的价值判断了,仅仅客观的归纳到某个分类即可。德鲁克曾经说过: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生物钟,但实验表明,人类的时间感觉是不可靠的。

只记录要事,不记录琐事,很容易让自己不可靠的时间感觉进一步不可靠。
最好的方法是:记录要客观、持续、及时,每天结束的时候要检查当天的时间分布

客观:把正在做的事情写清楚;
持续:连续全面地记录;
及时: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记录,而不是事后补记。

高速收集减少浪费

其实严格的讲,做时间记录本身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尽可能提高效率,在做好客观持续及时的基础上,提高录入速度,减少时间开销记录自身的时间消耗。剑飞老师对速录很感兴趣,所以一般用E迅这样的高速输入法,实现每分钟200字以上的录入速度,而一般的朋友,建议要么使用“乱序双拼”要么干脆和我一样用“讯飞语音”都可以,新版本的timemeter貌似现在已经自带语音输入了,可能会更加方便。
 

用excel做时间分析审计

刚才涉及的都是如何时间开销记录的问题,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中,时间管理分:

    记录
    统计
    分析
    反馈

这四个部分。用timemeter做时间开销记录是让自己有时间感,知道时间都到哪儿去了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做好时间开销记录之后,更重要的事情在于时间开销记录的统计分析和在分析基础上的规划反馈到行动上,虽然timemeter自己具备一定的时间开销统计功能,但相对能力还是比较弱,不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因此,需要利用excel进行时间分析审计。

timemeter数据导入到excel

    步骤1:在timemeter中创建备份

    步骤2:将备份拷贝到电脑上(地点在手机timemeter文件夹下)

    步骤3:打开一个空白excel表格

    步骤4:选择-“数据”-“自文本”,然后选择cvs格式的timemeter备份,导入时,选择分隔号为“逗号”即可

    步骤5:建立“日期”、“时间消耗”等辅助列,并正确设置格式和公式。

    步骤6:建立动态的数据透视表,进行分析汇总。

数据分析时间开销

时间开销的分析主要有两类:
一是定期分析法
指一定时期内对时间开销情况的分析,一般分年-月-周-日四种不同档次的分析,层次越高,分析的数据就越平均客观,容易发现趋势和方向。而层次越低,分析的就越具体,更容易调整规划。具体的分析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数据透视表中拉一拉,组合一下就可以实现,在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指出来的是,可以通过数据透视图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的把自己的时间开销情况体现出来。
二是特定事件分析法
指对某个特定的事件进行时间开销记录的分析,着重查看耗费时间情况。主要是用于精深训练耗时记录或者休息时间曲线的记录等情况。特定事件分析法的前提是自己在timemeter“描述”栏目中客观全面的把关键词记录下来了,这样可以很方便的筛选出自己在某本书,某项练习中花费了多少时间。而分析自己的休息时间(如果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中有记录的话),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掌握自己休息起床曲线,查看自己精力状态和生活规律。剑飞老师对于这个地方非常的重视,提出可以:

1.统计分布每天的总时间大小排序,看生活是否规律。
2.通过睡眠时长来看精力是否充沛,可通过 日、周、月、季度等维度来分析。
3.找出早睡、早起曲线。(下一张图)
4.通过“休息一下”关键词找出我们在某些事件或活动中的精力恢复时间。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的总结掌握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规律和时间专注情况,结合周月分析和回顾,在进行月、周计划的时候可以更加有的放矢,休息时间少了,就需要通过减少工作和休闲时间去补充,家庭亲情的时间不够了,就在未来安排增加。。。。。。这,就是规划和反馈的力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21

李笑来在他《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记录了时间开销记录问题:

正如理财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管理时间也一样: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

德鲁克在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同样强调: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同理,如果我想变的卓有成效,那么就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并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至于柳比歇夫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时间开销记录就更值得人钦佩不已了。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这些成功者或者伟大的先行者们之所以取得瞩目的成就,和自己做好时间开销记录和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苹果手机有款很棒的app叫做timelogger2非常好用,而安卓系统也有一款类似的应用,名为timemeter,是我使用过的安卓手机上最有用的效率软件,没有之一。

TIMEMETER介绍及其操作说明

Timemeter是一款安卓上的时间开销记录应用,可以帮助自己跟踪不同的任务、项目和活动(个人事务或者业务有关的任务、会议、运动、工作或上下班)花了多少时间。还可以将数据导出到Google Drive或者Dropbox,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
他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

    统计容易

    管理简单

操作上难度几乎是零,加上自带的标签向导功能,几乎上手难度已经进入负分状态了。而利用timemeter做好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好自己的时间分类标签,剑飞老师建议是至少分成两级标签,一级标签对应自我管理系统的各个大类+一天24小时中分类以外的事情,如我的分类主要有:工作(事业财富)、成长(学习提升)、家庭(亲子亲情)、社交(亲戚朋友)、健康(健身锻炼)、兴趣(个人爱好)等几个方面,除了这几个方面以外,还存在交通时间、睡眠时间和休闲时间,加上这三个标签基本已经可以记录满一天24小时。
而在每个一级标签下面,还可以设置2~3个二级标签。比如成长里面可以包括:

    阅读

    写作

    听课

等方面耗费时间较大,也比较重要的的内容。
 

时间开销记录的要点

做好时间开销记录,注意五个要点,这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时间开销审计工作的标准规程和重要原则了!

    固定标签切莫轻变

正如前面所说的,timemeter记录好时间开销,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标签分类,而一旦做好了分类科目以后,就不能随意的调整,如果今天看书学习的时间记录为“阅读”,明天同样的事情记录为“看书”,后天这个事情记录为“读书”,大后天。。。。。。这样的随意变动,后果将会是你的记录仅仅只能用于记录,无法分析,也就失去了时间开销记录之后分析的可能,那么时间开销记录意义就会降低大半了。如果发现自己第一次设置的标签不够合理,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进行集中调整,但切莫从心所欲。

    全面标签分类描述

建立两级标签体系,但实际上timemeter标签栏只有一个,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我们的做法是,把一级标签添加数码序号,放入标签栏目中,而二级标签是放在描述中的。记录的时候,比如早上6:00到7:35,阅读一本叫《剑飞是大神》的书籍,那么我们在标签栏目中填写的是“学习成长”或“素质提升”(一级标签),然后在描述中写“阅读,《剑飞是大神》”,逗号之前的是二级标签,之后是书名,当然如果没有一次性读完,甚至在书名后面还可以添加阅读页数等信息。这样规范记录的好处是,在时间开销分析的时候可以很好的统计。

    备注规范提醒方便

对于备注,规范的原则是一则记录只能有一条备注,如果超过一条,在分析的时候会造成不便。而提醒,在完成某个时间花费较长的事务是可以当做定时器来使用,比番茄钟方便,因为不是必须25分钟提醒一次。剑飞老师的原话是:

如果是长期的项目,或时间花费较多的练习,就增加二级标签。否则全部放到描述!
描述包含尽可能多的关键词,但不超30字。超30字的内容放到“同一条备注”里面。

记录全面定期检查

曾经有人说起过他的时间开销记录原则是只记要事,不记锁事。理由是:

时间记录不是为了知道自己琐事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为了知道自己在要事上花了多少时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分心于琐事,后者是你专注于要事。

我们对此并不认同,因为时间开销记录和分析的作用是不同的,当你进行全纪录的时候,事实上很难分析出一天要事上花了多少时间,占据多大比例。而更重要的是,记录就是记录,不应该去再进一步分析自己做的事情是要事还是琐事这样的价值判断了,仅仅客观的归纳到某个分类即可。德鲁克曾经说过:

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生物钟,但实验表明,人类的时间感觉是不可靠的。

只记录要事,不记录琐事,很容易让自己不可靠的时间感觉进一步不可靠。
最好的方法是:记录要客观、持续、及时,每天结束的时候要检查当天的时间分布

客观:把正在做的事情写清楚;
持续:连续全面地记录;
及时: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记录,而不是事后补记。

高速收集减少浪费

其实严格的讲,做时间记录本身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尽可能提高效率,在做好客观持续及时的基础上,提高录入速度,减少时间开销记录自身的时间消耗。剑飞老师对速录很感兴趣,所以一般用E迅这样的高速输入法,实现每分钟200字以上的录入速度,而一般的朋友,建议要么使用“乱序双拼”要么干脆和我一样用“讯飞语音”都可以,新版本的timemeter貌似现在已经自带语音输入了,可能会更加方便。
 

用excel做时间分析审计

刚才涉及的都是如何时间开销记录的问题,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中,时间管理分:

    记录
    统计
    分析
    反馈

这四个部分。用timemeter做时间开销记录是让自己有时间感,知道时间都到哪儿去了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做好时间开销记录之后,更重要的事情在于时间开销记录的统计分析和在分析基础上的规划反馈到行动上,虽然timemeter自己具备一定的时间开销统计功能,但相对能力还是比较弱,不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要,因此,需要利用excel进行时间分析审计。

timemeter数据导入到excel

    步骤1:在timemeter中创建备份

    步骤2:将备份拷贝到电脑上(地点在手机timemeter文件夹下)

    步骤3:打开一个空白excel表格

    步骤4:选择-“数据”-“自文本”,然后选择cvs格式的timemeter备份,导入时,选择分隔号为“逗号”即可

    步骤5:建立“日期”、“时间消耗”等辅助列,并正确设置格式和公式。

    步骤6:建立动态的数据透视表,进行分析汇总。

数据分析时间开销

时间开销的分析主要有两类:
一是定期分析法
指一定时期内对时间开销情况的分析,一般分年-月-周-日四种不同档次的分析,层次越高,分析的数据就越平均客观,容易发现趋势和方向。而层次越低,分析的就越具体,更容易调整规划。具体的分析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数据透视表中拉一拉,组合一下就可以实现,在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指出来的是,可以通过数据透视图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的把自己的时间开销情况体现出来。
二是特定事件分析法
指对某个特定的事件进行时间开销记录的分析,着重查看耗费时间情况。主要是用于精深训练耗时记录或者休息时间曲线的记录等情况。特定事件分析法的前提是自己在timemeter“描述”栏目中客观全面的把关键词记录下来了,这样可以很方便的筛选出自己在某本书,某项练习中花费了多少时间。而分析自己的休息时间(如果自己的时间开销记录中有记录的话),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掌握自己休息起床曲线,查看自己精力状态和生活规律。剑飞老师对于这个地方非常的重视,提出可以:

1.统计分布每天的总时间大小排序,看生活是否规律。
2.通过睡眠时长来看精力是否充沛,可通过 日、周、月、季度等维度来分析。
3.找出早睡、早起曲线。(下一张图)
4.通过“休息一下”关键词找出我们在某些事件或活动中的精力恢复时间。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的总结掌握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规律和时间专注情况,结合周月分析和回顾,在进行月、周计划的时候可以更加有的放矢,休息时间少了,就需要通过减少工作和休闲时间去补充,家庭亲情的时间不够了,就在未来安排增加。。。。。。这,就是规划和反馈的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