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概括!越简单越好!

谢了!!!!!!!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

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

扩展资料:

孙膑在马陵之战所用的战略,其实便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

齐魏马陵之战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具体运用,闪烁着孙膑军事思想的光辉。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 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魏马陵之战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不仅有极高的军事研究价值,而且对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8
战国中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魏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对邻国用兵。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引兵攻赵,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矛头直指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地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设伏,大败魏军,擒庞涓(后放回),史称“桂陵之战”,孙膑的这一战法后来被概括为“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2010-07-08
前340年,魏师围韩都新郑,韩求救于齐。齐遣上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师救韩。齐军围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回援,再以添兵减灶之计诱使魏军主力进入马陵道重病设伏之地,一战歼灭魏军主力,斩杀魏国名将庞涓。此战是战国格局分水岭,齐国取代魏国霸主地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6
第4个回答  2020-10-23
牛逼厂里吃饭了没有嘛事没有这种可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