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的特点和检测方法

如题所述

人体消化道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小肠疾病多年来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其主要原因是对于人体小肠的检查手段不多。小肠疾病主要包括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血管性疾病;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吸收不良综合症;炎症性肠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粘膜损害等。

以往,由于检测手段的缺如,经验性的认为小肠疾病发病率较低,一旦发现几近晚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如近年来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小肠疾病的诊出率不断的提高。

小肠疾病的特点和检测方法

一、小肠疾病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而不固定

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成人小肠全长平均约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小肠走行弯曲,肠管互相重叠,故而小肠疾病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而不固定,故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仍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二、小肠已有多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互为补充

小肠检查方法包括:小肠钡剂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血管造影检查、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CT仿真内镜(CT VirtualEndoscopy)。

1、小肠钡剂造影

小肠钡剂造影可显示小肠疾病的部位、范围等,但阳性率较低。气钡双重造影法,特别是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使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率提高10-25。小肠钡剂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几乎没有任何诊断价值。

2、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为一非创伤性技术,主要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强于血管造影。锝99标记的红细胞进行扫描,出血量0.5ml-1ml即可发现。

近年来靶向标记的红细胞扫描使其在血浆中半消失期显著延长,可在注射后24-48小时内进行延迟扫描,对小肠活动性出血诊断阳性率达40-50,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

3、血管造影检查

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时选择,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剂外渗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可同时进行栓塞治疗。

4、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次革新。胶囊内镜约为2厘米,只有曲别针样大小,进行此项检查的患者无需住院。检查时患者只需像吞服药物胶囊一样吞服胶囊内镜,穿着数据记录仪背心。吞服胶囊后,经医生检测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即可离开医院。整个检查过程需要8-10小时。

5、双气囊内镜

2003年双气囊内镜引入我国,使其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双气囊内镜可弥补胶囊内镜不可进行病理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小肠疾病的确诊率。对小肠出血、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确诊率分别为96、95、和88。目前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大。鉴于双气囊内镜操作较费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在国内开展尚未完全普及。

6、CT仿真内镜

其方法是利用螺旋CT薄层无间隔扫描,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即可获得类似内窥镜的动态重建图像。其局限性是:不能观察黏膜颜色变化,对浅表细微结构变化不能分辨,不能进行活检及镜下治疗。

目前上述这些针对小肠的检查手段可互为补充,既便如此,目前小肠疾病仍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小肠功能性疾病的检查仍缺乏有效的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的科学技术出现,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疾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