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禁闭岛》,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懂?

到底最后是怎么回事?他到底有没有病。 还有最后坐在台阶上,那个查克向医生摇头又是怎么回事?

《禁闭岛》有些让人意外,这是一部看起来不太像马氏风格的作品,大师似乎将关注社会的视觉转移到了较为狭窄的范围内。而马丁.斯科塞斯上一次拍摄类似的电影还是在1991年,那是一部不太成功的翻拍即《恐怖角》。“电影的社会学大师”这顶帽子既是至高无上的皇冠,也是沉重束缚的桎梏,一旦老马偏离了这条路就可能引起影迷的迷惑。其实在我看来尽管《禁闭岛》看起来多了几分商业气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马丁.斯科塞斯依然是用镜头放大社会的那个大师。 关于故事的时代背景 不少人言之凿凿的认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联邦执法官泰迪是个精神病患者,并且拿出来很多证据,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正如原著小说一样这里存在着一个没有真相的真相,没有结局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并且都能找到可以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而最好的认知方法是跳出这种不同理解的纠结,从影片描述的时代背景去理解这个故事,可能会更全面。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欧洲,当时社会主义苏联在经历了二战之后愈发强大,在亚洲,刚刚建国的共产党中国不但遏制住了国民党的反攻计划,并且在朝鲜战场上狙击了美国,冷战的铁幕降下,美国国内开始了麦卡锡主义。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极端政治时代,尽管它时间不长(1950年—1954年,也就是《禁闭岛》的故事发生的时间),但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二战胜利之后共产主义思潮在美国也相当流行,由于惧怕被全面“赤化”,美国政府开始打压共产主义,在这一过程之中不乏存在大量的诽谤迫害等等莫须有的罪名,这对美国民众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到底谁是“共党”?没有人能够确定,人们谈“赤”色变人人自危。因此“禁闭岛”无疑就是对这个政治时代的一种隐喻,从小说原著以及影片的整体风格、故事情节都流露出压抑、恐惧、迷茫的特征,禁闭岛上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到底有没有阴谋?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这种不确定正是原著的精髓和精彩之处,这也是马丁.斯科塞斯选择这个题材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他也承认这个故事是设置了两个走向的。 多种真相,一个结局 联邦执法官泰迪到底是本身就是精神病患者还是被迫害变疯?这是影片的题眼,是最吸引人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如果他本身就是精神病,为什么其中一个女病人要暗示他逃跑?而之前泰迪所做的一切特别是他在悬崖上遇到瑞秋也就没有意义了,医生们为泰迪安排的这一局不符合逻辑。如果他是被洗脑了,那么诸多细节显示他的确对她妻子之死负有责任,比如他怕水,比如在他梦中出现的腹部流血的妻子,而影片最后又有他从水塘捞出淹死的三个孩子和枪击妻子腹部的镜头,这显然是有暗指的。不管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都能找到各自的证据和漏洞或者说让人疑惑的地方。我相信这个故事谁也没有答案,甚至包括原著作者,给出符合事物逻辑的答案并非创作者的初衷。个人认为应该跳出对影片细节的穷究而放眼到影片所包含的时代隐喻以及这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的考证,才可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理解。 所谓禁闭,就是与世隔绝,因此仅仅从片名就暗示着一旦上岛就可能有去无回,而这座岛就是象征着极权主义和隔离政策,这种隐喻不单是指向刚刚结束的二战中的纳粹主义同时也指向二战之后的冷战,甚至也可以看做在映射当时美国国内政治。无论泰迪是否有精神病,他面对的都是个人对抗着隔离于世的孤岛、壁垒森严的医院和如临大敌的医生及警察,这里面的政治喻意是显而易见的,这符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毫无疑问,不管泰迪是否真的精神有问题,他最后的结局都是接受了摘除脑叶的手术,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废人,这也是个人在公权之下无力抗争的最终结局。到了这一步,泰迪疯与不疯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创作者的意图已经达到,在暴力机器、强势舆论和根深蒂固的意识钳制之下,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人人都有可能变成精神病患者。 大师的聪明选择 当2007年马丁.斯科塞斯终于以翻拍作品《无间行者》登上奥斯卡的荣誉殿堂时,除了无冕之王终于成功加冕的喜悦之外,影迷们不免有一些遗憾,因为谁都知道这不是大师的最佳作品,这次得奖更像是对马丁.斯科塞斯以往失意的补偿。大师不需要证明自己,他需要的只是再次爆发而已,那么《禁闭岛》算不算是再次爆发呢?我认为是。尽管这只是一部改编剧本作品,但马丁.斯科塞斯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更重要的是他的镜头又回到了他的“传统”社会视觉上来,这种视觉一向都是深邃和冷静的。虽然这次瞄准的不是他驾轻就熟的黑帮世界和社会底层,但是影片在心理学上反映的社会隐喻是最大化的。 《禁闭岛》所描述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样的社会阵痛就此销声匿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土壤适合,人身自由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现象就可以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出现。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二战集中营的屠杀(包括泰迪等美军士兵对投降德国人的集体枪杀)都在强调,在枪口之下往往会模糊正义与非正义、人性与非人性的界限,只要一方掌握了杀人武器就容易把残忍的兽性暴露出来,这和禁闭岛上的带电网的高墙、全副武装的警察以及戒备森严的牢房等景象交错呼应,都在告诉人们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极权主义和纳粹思想并没有消灭,时至今日世界上依然时不时地出现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和纳粹鬼魂。可以说这样的故事极有政治预见意义,马丁.斯科塞斯也又一次揭了一下人类社会的疮疤,只不过这一次是相当隐晦的手法。我认为这是马丁.斯科塞斯一次另辟蹊径的回归,这次回归是精彩和完满的。 镜头表现力和无处不在的隐喻 《禁闭岛》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它考究的镜头表现力。影片开头,载着泰迪的轮船从阴晦的海雾中驶出,显得孤独而诡异。船舱中,泰迪头上挂满了冷森森的镣铐,当泰迪从船舱出来时镜头前是一张铁丝网,而查克则在网的另外一端,背对着泰迪,这个镜头就暗示了两人之间的隔阂,泰迪一个人被隔在铁丝网内。这些镣铐和铁丝从一开始就把泰迪置于“禁闭”的状态,暗示了他的结局。当泰迪一行人的汽车在接近岛上医院时,镜头是从高墙之上逐渐由远而近,始终隔着半个墙壁,暗示了泰迪即将进入虎口。而后面的镜头则是从泰迪个人的主观视觉来看那一扇被缓缓打开的铁大门,这时的镜头一直是以较低的机位拍摄的,充满了压抑感。医院中,有一个神情诡异的老太婆对泰迪做的一个手势是“嘘”,暗示了他应该闭嘴,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手势从一个精神病人身上表现出来,有着深刻的意义,即不管泰迪是否有问题他都应该闭嘴了,因为这里是高墙壁垒的监狱式医院。而在极权之下,是不是人人都应该闭嘴而不得自由发表意见呢?答案不言而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1
里昂纳多曾经病过,但被医生治好了。也就是说他清醒了,知道自己杀了妻和子女。这个清醒后的代价太痛苦,他还是无法面对,所以就骗了医生,医生示意那谁谁去了结他的生命。然后里里昂对医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忘了),大概是赖活着不如好死的意思,又证明了他是病好了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