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两个人类似谜语

如题所述

1、 一个人,两个人,救了无数人。 打二字。——大夫

解谜思路:根据汉字构形,一个人是“人”字,两又可以与二同意,故两人可以看作二人,即“夫”字。救人无数也正好符合大夫的工作。

2、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猜一个字。——众。

解谜思路: 共三个人,一个人前跟,两个人后跟,即为“众”字。“众”则有团结不离群之意。

3、这件事情,大家都能做,但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合作就不能做。打一现象。——做梦。

解谜思路:一般的事情都可以多人做,只有自己的思想别人是不能倾入的,做梦则是一个人的思想过程。

4、一个人,二个人,三个人,三个人压着二个人是啥字?——奏

解谜思路:一个人是“人”字,两个人是“天”字,三个人是“春”字的上头。三个人压着即为“奏”。

拓展资料:

谜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

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书经》“汤誓篇”中记载:“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于是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君夏桀。夏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这首歌谣,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再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谣“女承筐”,也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近似一则谜语。这只是谜语的“胚胎”,在当时,也没有类似的专门名称。

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另外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文人中流传的文字谜,由书面传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谜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一个人两个人类似谜语有很多,下面简单举例说明。

1、猜谜语: 一个人,两个人,救了无数人。 打二字。

谜底:大夫。

解析: 一人为大 二人为夫 大夫。

2、猜谜语: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猜一个字

谜底:众。

解析: 一个人,两个人,一共是3个人字,即是众字。众即是群,团结的意思。

3、谜语:一个人无法做,一群人做没意思,两个人做刚刚好。(打一动作)

亲吻

4、谜语:这件事情,大家都能做,但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合作就不能做。(打一现象)

做梦。

5、谜语: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大家能做,不能看着做.这个是谜语,打一个字.

拓展资料:

猜字谜,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授之以渔”。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教学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猜字谜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我根据他们的爱好,在识字教学中常常把一些字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住生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1
世界末日来了吗呢????????
第3个回答  2014-07-18
就是猜字谜的是吗?一共三个人众字
第4个回答  2014-07-18
【丛】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