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韦编三绝的意思是: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读《易》这本书,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扩展资料

1、韦编三绝的近义词

映雪读书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自】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例子】这种映雪读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韦编三绝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然而,霍光不学无术,看不见全面的道理。

【示例】这个人不学无术,却总是油腔滑调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韦编三绝”的解释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

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今之形声字古每书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非全都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字或作绳或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家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29
韦编三绝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

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30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第4个回答  2019-09-24
韦编三绝:源于古代故事。据传说,古代书籍是竹简,非常沉,用牛皮绳串起来。秦始皇批阅文件时就派两个大力士翻动,因多次翻动致使绳子多次断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