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

各抒几见?
好的+分哦!

移山好。愚公移山,做为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可谓众所周知。尤其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毛泽东发表了以《愚公移山》为题的文章,成为《老三篇》之一,全国上下普及教育,更是妇孺、老幼,无所不晓。
它曾经做为一种精神力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民众。是乎也必将成为永恒的真理,引导中华民族走向未来……
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更新,我们有必要换一个角度去重新认识这一问题。
首先,愚公移山精神对中华民族历史攸久的传种接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愚公深知仅靠他带领儿孙们每日挖山不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试想,如果没有了儿子,那怎么样才能完成自己的宏大计划?因此,一定要有儿子;因此,不管生了多少个闺女,只要没有儿子,那是不能停下的;因此,民众都知道了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那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时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是专指男子的,因为女人总要嫁到别人的家里;因此,就有了中国现在的人中膨胀……
第二,愚公移山精神抵毁和排挤先进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空前的阻碍作用。
愚公因为大山挡在了家门口而决定搬走大山;但智叟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即:搬家。搬山易还是搬家易,这是上小学的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然而智叟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愚蠢的摒弃和嘲笑,以至于千百年来没有人敢站出来为智叟说句公道话。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缺乏接受新事物的勇气,人们默守陈规,缺乏开拓精神。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却没有高度发展的先进的生产力……
第三,愚公移山精神夸大宣扬了“心成则灵”的封建迷信思想,让民众相信人间的一切最终是取决于神,而人们所要做的就是两个字:“虔诚”。 愚公移山的举动感动了上帝,他派神背走了门前的两座大山。这让民众产生了侥幸的心理,让民众相信神无处不在,只要你的心诚,神终将会为你做好一切的。这种依赖的思想,使民众不思进取,想入非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6
还是不要搬家好,凿个山洞,修条路,把自己的老家改成风景名胜区,靠这两座山好好赚点铜钿,到时想住哪就住哪,岂不潇洒,不过到时让他搬家他都不肯了啊。
当然,如果那时候不能发展旅游业,那就还是搬家为上策,不要搞到后来弄坏了两座山,赔了子孙后代发展旅游业的依傍。
第2个回答  2006-12-06
当然是搬家好了,即可以省时间又可以省劳动力.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助他怎么可以移动山呢,愚公移山太不适合现在了,有这个时间可以做好多事情呢,为什么要移山
第3个回答  2006-12-06
做为一个家庭的长辈,他这样做是害了他的子孙.他说儿子生孙子,生生不息,总能挖完.可是他没想过这需要要几代人的努力?常言说的好,三十年河东三十河西,可能等他的后代们挖完这山,出来一看,世道全变了,人们已经不再需要挖去这山了.而他的子孙们除了做个农民工卖点体力外,什么都不会.也根不上时代了.这个家就这样完了.
至于楼主说体现出什么品格,我真看不出来,只看到一个倔老头,他是没几年可以挖了,可他的儿子孙子要挖一辈子....想想真是可怜.通过这个故事我只看到他是没远见的家长,一个倔的只认死理的老头.一个空想家.一个理想主义者.
(已人力来挖山,还只有几个他的儿子孙子辈,这叫不自量力.教材好改了.误人子弟啊)
第4个回答  2019-02-13
如果四周被大山所围,愚公只有移山,别无它路。
如果有一边没有被大山所围,还是搬家为好
,做苦行憎划不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