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什么季节举行

如题所述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扩展资料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不同朝代不一样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9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
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第3个回答  2010-06-29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会试在第二年春天举行,又称为春闱。
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
第4个回答  2010-06-30
秋天吧,有秋闱之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