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语文7年级下册的期末复习资料

麻烦下大家帮我写或找一份好的7年级语文下册的复习资料啊 谢谢!

素质教育综合能力测试
小学四年级语文7--7

班级——————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d石n w凸 b石O y凸n w6i 6 w6i●61l $h6n shu6
( ) ( ) ( ) ( ) ( )
h已 I凸n t已n z60 zh石ng gu石n 盯 d已i s石n g6ng b已n y6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厉( ) 仍( · ) 谜( ) 硼( )
历( ) 扔( , ) 迷( . ) 绷( )
三,补充词语。
全神( )( ) ( )七( )八 (. )高( )下
· ( )身( )骨 ( )( )山河 ( )钉( )铁
四、在( )内填上适当的词语o ‘
( )的牙齿 ( )的肌肉 北风呼呼地( ) 接连不断地( )
五。按原文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
),———个穿红背心的(
),他( · )。
小 ; ’ . ·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
我多年不曾换掉这幅画是因为——
六、修改病句。
直、姐姐获得了“三好学生” 一
2、这个小妹妹大概差不多有三岁了o 。
3、放学后,小明又仔细地检查一遍,迅速写完作业。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报童 .
我匆匆地买了张报纸,便迈上了公共汽车。 ·
我刚坐下,一个清脆的声音响在我的耳旁:“阿姨,你的钱!”
我转过头来,啊,是她!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找给你八分钱,还有十块钱●●●●●●” . ·
“十块钱?”怎么回事?我诧异了o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o”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
里,并轻松地长舒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1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脆————————不可思议——
3、文中的“她”指-——————“她”把钱塞到“我”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一口
气”,是因为
4、请用“——”画出“我”被感动的句子。
七,习作o · .
请你根据《报童》一文的结尾,展开想象,续编一个小故事。
要求:直、内容要健康,想象要合理。 ,
2、语句通J顷,表达清楚。

回答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7
1、方仲永有哪些“奇”?请分点概括。
五岁时忽啼求书具, 不学而能书, 不学而能诗, “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从文中看,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他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没有接受正常的后天教育。
3、仲永的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后天的教育学习对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
4、方仲永是一个怎样的人?
方仲永是一个天资聪颖、却不懂得如何去发挥天资,努力学习的人。
5、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结合文本分析。
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中看出其父唯利是图、
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1、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分析。
善于听取别人建议、知错就改,会读书、有进取心,豪爽率直。
2、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分析。
对部下既严又爱,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3、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分析。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4、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5、吕蒙的前后变化用文中哪句话可概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1、文末写“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
照应开头,写出道具的简单,突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口技艺人表演?
表演道具、精彩表演、观众反映
3、表演者模拟了那些场景?
一家四口深夜由睡而醒、醒而复睡、深夜救火
描写听众的反应有什么效果?
侧面描写,写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作者如何表现口译的高超?
从正面描写各种声音,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和道具的简单,共同表现口技表演之高超。
1、《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和精神?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战胜、征服自然的愿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1.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1、屠户和狼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报任何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08年期末卷22题
屠户:机智、勇敢、
狼:贪婪、凶狠、狡诈
要材料自己添加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会不勾起思乡之情呢?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这首小诗用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窥”本义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思,体现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隔着竹子看落日,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使诗意更加真实,形象生动。“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把人融入其中。
这是一首描写优美景物的诗,作者把山峦、烟雾、竹林、落日、归鸟、云气、房屋等交织起来,让读者在这些自然景象中慢慢回味。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
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逢入京使① 唐 岑参(Cén 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自在地浮泊。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春游西涧时所见到的暮春景色。描写了郊野渡口实情实景,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5)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江南逢李龟年(1)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送灵澈上人(即《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你背着的斗笠还带着夕阳,独自归向远方的青山。
竹林掩映的寺院和远处传来的杳杳钟声,似非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就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末二句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句中“荷笠”两字,说明诗人和他的挚友这时已不是并肩细语或相对话别,而是别后目送友人远去的背影了。用“荷笠”暗喻隐迹山林的灵澈,是非常恰当的。“斜阳”,是指晚景无限美好。可它的光华却偏偏映照在一个离人身上,这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显得多么不和谐,而诗人正是利用这主客观的矛盾,以外物的美好来反衬惜别的情切和友情的深厚。夕阳尚且如此留恋多情,对朋友的情谊更可想而知了。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
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已过半夜。
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枰上。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3
一、积累与应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蘸zhàn 冗杂rǒng 崔巍wēi 叱咤风云zhà
B.拽zhuǎi 羁绊bàn 眼睑liǎn 闷闷不乐mèn
C.瞅chuǒ 惬意xiá 疮痍chuāng 冻饿之虞yú
D.觑qù 沮丧zǔ 犷野guǎng 孜孜不倦z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2分)
A.惧惮 凛洌 逞能 姗姗来迟
B.颠狂 抵御 窥伺 眼花晾乱
C.重荷 告磐 剽捍 迫不及待
D.嗔视 赢弱 抽搐 语无伦次

3、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D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
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2分)
A.前年我去湛江考察,看到这里的巨大变化,我很是激动。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C.经过这次野餐活动之后,使我和李远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D.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筹备会上,各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5、综合性学习。(5分)
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上天入地,走南闯北,打开了自然
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亍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请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完成以下问题:

(1)举翻一个你熟知的探险家,并概述其探险事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班要举行以“探险”为话题的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探险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探险弊大于利”,那么你支持哪一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至少答出一点)?
请简要说一说。(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古诗文的空缺部分(7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

(4)苍苍竹林晚,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

(6)共工与颛顼争为帝,__________________。

(7)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5题。
(一)(22分)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茏内还有一卷干
单,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
g-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
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
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
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呜叫。我猜到,是
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问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⑦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
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项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
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7、选文开头部分写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有哪些用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4分)
A.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B.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
C.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D.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9、(1)与选文第④段加点词“生意葱茏”同义或近义的四字词组(或成语)是: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文第⑤段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抓住小珍珠鸟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本文段选自《珍珠鸟》,作者是著名作家冯骥才。
B.“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一开篇,作者便用欣喜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以此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
C.第⑤段中加字词“这样”指的是“我很少扒开叶蔓惊动它们,它们便渐渐伸出小脑
袋瞅瞅我”。
D.“我”为小鸟营造舒适、温暖又安全的环境,根本原因是由于珍珠鸟是朋友送的,十分贵重。

(二)滴水之恩(秦文君)(18分)
①我们当时的班里,有个名叫金龙的男生.此人的名字起得富丽堂皇,可品行却是
一塌糊涂。他有点“斗鸡眼”,眼睛总像是在凝视鼻尖的正前方;头发理得极短,根根竖
起;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差。当然,他最大的特点,一是穷,穷到非拖欠书杂费不可;还有
就是爱打架,谁冒犯他,他就抡拳头。
②我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那时我是个胆怯的女孩,我保护自己的诀窍是:不去
招惹金龙这样的首恶分子,甚至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
③有一天轮到我值日,却发现金龙捂着肚子坐在椅子上。我放慢打扫的速度,故意看
着窗外。隔了一会儿,忽听“呕”的一声,他竞跌坐在地上,牙齿将嘴唇咬出血来.我不
得不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只是摇头。我拿出手巾给他擦血,他没接,只用手背在嘴上抹
来抹去。
④后来我才知道他肠子有病,有时会疼昏过去.
⑤又过了不久,班里排练大合唱,准备国庆节全体上台演出,并且规定个人准备白村
衣蓝裤子,可金龙说他不参加.知情的人说,他没有白衬衣.到了演出那天,大家都觉得
少一个人不好,于是我就出去向邻班的男生借了一件白衬衣交给金龙.金龙先是推让,最
后还是接受了.
⑥演出散场后,金龙将衬衣还给我。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
的男生。这令我非常惊喜,忽然觉得他并不是那么可憎。
⑦不久,班里就传出闲话,说金龙在他的小本子里记着我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个黑名
单,上了那个名单的可能要挨拳头了。也有人说,金龙钟情谁,就把谁的名字记下来.
④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我在闹市与金龙相遇。此时,他已是个沉稳、温和的父亲
了。说起当年的生活,他忽然说:“你的名字也在我的名单册里……”
⑨我几乎叫出声来:“为什么?”
⑩他说他至今还保留着那个名单册,那里记的是帮助过他的人名。他是个不习惯言谢
的人,但他以他的方式表迭深藏于心的感谢和敬意.
(11)人与人骨子里也许都是记情的.
(12)另一个我认识的女孩,也是家境贫寒到眼看要挨不过去了,后来社会送来了关怀,
她的同学也慷慨捐款捐物.她将同学们的赠物放在箱中,舍不得动用,说是每天打开箱子
看一遍,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的关怀、爱心,就忍不住喜极而泣.她要永久保存它们,这是
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3)还有一位学音乐的年轻人,怀才不遇,四处碰壁。有一次他遇上一位音乐大师,大
师认为他有天赋,就给了他一张名片,并在上面写满赞扬的话.那年轻^从此敲开了音乐
殿堂的大门,步入成功.后来,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把那张名片带在身边,一来表示永不
忘知遏之恩,二来提醒自己要成为一个仁爱的、关怀他人的人.
(14)世界因为这大大小小、绵绵不断的人与人的关怀而变得永恒,事实就是如此。

12、虽然“我”在读书时,“和金龙几乎没有什么交往”,但文章还是写了跟金龙交往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⑥段中“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工工整整”,你是怎样理解“居然”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少年时代的金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金龙、女孩、年轻人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请结合本文内容或身边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2l题。
(一)口技(节选)(13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6分)
(1)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_____ (2)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_______________
(3)妇抚儿乳 乳:______________ (4)其夫呓语 其:______________
(5)满坐寂然 坐:______________ (6)既而儿醒 既而:______________

17、请将第①段画线句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②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7分)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
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
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 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①神:灵性。 ②厮:相互。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2分)
(1)皆有神也 皆:______________ (2)尔何能 尔:______________
(3)吾能别香臭 别:______________ (4)我若居眼鼻之下 若:______________

20、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70分。其申内容65分,书写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国外一位年老的亿万富翁望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说:“真是羡慕你们,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买回青春!”是啊,年轻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最有价值的财富。其实,除年龄外,你还拥有许多许多,如亲情、友谊、健康、毅力、知识、活力等等,只要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很富有的。

请以“我也是富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具体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以记叙文为主,有适当的议论、抒情。②除诗歌
外,文体不限, 3、600字以上。④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别,凡涉及人名用小明、小
李等代替,涉及班名用A班、B班等代替。⑤书写认真清楚,卷面整洁,禁用涂改液。内容65分,书写5分,共70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