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材如何满足学生需求

如题所述

以英语听力教材为例
图书数字化已成为时下出版界争相追逐的新兴领域。数字化为多媒体带来了全方位、宽领域、多趣味的海量信息,并能在存储处理、选择、运用方面做到智能化和快捷化,将其利用在教学上无疑能起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而英语听力教材起码需要具备文字和声音两大跨媒体要素,理应担起数字化的先行者角色。在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下,英语听力教材应当是数字化教材的最佳试验田。
一、贴近认知风格
过去学习英语多采用被动、机械、系统、以考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模式,外语学习者闭门造车,以埋头啃书、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将词汇、阅读、语法、写作分裂开来教学,学习者难以体会到语言各个方面之间的潜在联系,无法自如地运用和交流。而现在,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可以在各种场合接触到英语:大学校园的国际化课程,国外的大量影视资源、英文歌曲,与外籍学生的频繁交流活动等。英语的习得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孤立刻板的书本教材acquire English(有意识的习得),许多大学生都有通过观看美剧或与外国人交流从而pick up some English(无意识的习得)的经验。这种学习是趣味的、实用的、轻松的。孤立式学习已逐渐转向关注周边环境的依赖式学习,学生们也开始认识到这种新方式学习英语的良好效果,并有意识地搜寻相关材料进行自学。
因此,听力教材应能够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在传统的听写练习之外,新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听力资源,增强听力教材与学生熟悉领域的联系并保证在难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拓展延伸,而不只是远离生活实际的、架空抽象的听力段落。
二、内容不断升级
1.一书多用目前,许多大学生不仅听力水平有限,其写作能力也并不高。作文常常由幼稚的简单短句拼凑而成,或是冷僻词汇的堆砌。这两种极端都是语用刻板不灵活的表现。语言能力不在于知识的多或深,而在于实用交流和理解才是语言的精髓。
好的阅读材料未必一定是合适的听力材料。听力素材所呈现的应当是人际交流中凝缩的精华。阅读教材多为书面语言,若将其直接转化为听力教材,对大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实用性不高(口语和书面语言的不同,就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文绉绉地用术语与他人交谈)。即使某些阅读材料的素材非常好,作为听力材料时也应当先做适当改变,比如将其编入一段对话中,删改部分过于冷僻的词汇,使其学术内容生活化,换成较容易理解或实用性更强的词汇、短语。
好的听力教材倒可以是很好的阅读教材。这样的听力教材强调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口语表达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阅读学习时,帮助掌握常用口语表达,增强听力材料的实用性;从语言规律上来说,只有听得懂,才可能说得出、读得懂,听得懂话外之音往往是读得懂言外之意的基础,听力教材也是阅读教材的过渡。另外,听力材料最好难度适中,专业性比常见的阅读材料来说稍低一些,读者可以少受局限,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均可以有所收获。口语教材更像是未被多媒体化的听力原稿,而写作教材则是点缀着听力原稿中语言亮点的小短文的集合。换言之,听力材料应尽可能兼备阅读材料、口语教材和写作范本三大功能。
大学课堂使用的听力教材与市面上听力真题或模拟习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听力教材不仅供学生练习,更重要的是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度研习,挖掘教材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听力训练只是听力教材功能的一部分。因此,教材中不妨加入背景资料的补充,文章中的难点、句子亮点的分析,甚至是阅读习题的延伸和相关话题的拓展写作、口语交流课题,让听力教材充分提高阅读性、增强实用性,物尽其用,让学生使用教材的收获最大化。
2.一书多变好的听力教材讲求地道,因而,学生们希望所选用的材料内容都是绝对正宗的英语。然而,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老旧的表达方式已经不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尤其是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新鲜词汇常常从英语开始。部分听力材料虽然在新出版时是地道实用的英语,但受到传统纸质教材更新速度和改版成本的限制,它们逐渐失去了时效性和营养。因此,未来的多媒体化听力材料能够凭借其数字化的优势,及时更新改版,弃用过时的经典老题。
更新的内容包括时下的流行语,例如计算机行业中的version2.0(本意为升级版,后被用来形容人或物改头换面,焕然一新)等专业词汇,它们经过人们不经意地活用迅速成为时尚。另一方面,新闻播报中最新的科学发现,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等也有作为优质听力材料的可能。因为借助了热点话题和流行语,大学生将很快获知当下的社会发展状况和语言信息。加之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意味着我们的口语交流,尤其是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将会更多,掌握一定量的流行语和时事话题可以避免因不理解对方所说的时髦词汇而产生误会或闹笑话。
3.一书多得当下的听力教材大多单纯着重于听辨字词短期速记等英语专业能力,但是我们还希望能够通过教材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因为语言与当地的文化、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融会贯通,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升华。
现在许多听力课教师开始为学生筛选适合教学的电影或纪录片,采用删字幕的方式锻炼学生听力;网上常出现练好英语听力,必看XX大学教授的网络课程等热门推荐项目;VOA,BBC等新闻广播被学生装进了mp3。这些听力资源的共同特点是,它们既是贴近生活的实用英语,同时也涉及较广的知识面。
这些资源冲破了传统听力题篇幅的限制,其前后连贯性更强,在听力训练之外也能够让大学生了解到某地文化传统、某个事件的历史渊源、某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某个领域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知识。现在仍有很多大学生,他们学习英语多年,听了无数磁带CD,却仍然无法顺畅地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理解异域文化,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多媒体的听力教材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方面的缺陷。其次,将美剧,电影,纪录片等可视化多媒体资源纳入教材内容中,也能增强教学趣味性,寓教于乐。
但这种教材的大容量应当是建立在材料精选基础之上的,是相较于传统教材而言的。老师应当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语言知识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在课前进行二次筛选,以避免时间浪费在语言点相对零散、观影价值较低的视频片段上。
三、提供高效训练
有了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需要有相配套的优秀习题。数字化的教材意味着多媒体化的课后习题也成为可能,教材编写者也拥有了更宽的出题范围。因此,我们希望教材能够在作业本及习题的设计形式上有所突破,并且能够有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配套练习。
既然教材已经数字化了,我们不妨再为它配套设计一个数字化作业本。习题中常见的你说我写的模式过于单一,而多媒体的习题则可以将原有的题型可视化,或将回答方式口语化,换个方式问问题、答问题。例如将新出现的重点难点短语或俗语放在不同的视频短片里,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通过场景对话强化学生对于该短语或俗语的印象,更贴切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复述所听材料依然亦是一种选择,即让学生在重复听取一段听力材料之后,提供相关关键词,让学生自己进行内容复述,录入多媒体作业本中,由老师进行课后审阅和评价,也可以作为自我考察的一种练习模式。
由于是数字化形式的作业本,所以在技术上有条件选择听力原稿的储存或暂时屏蔽。诸如复述所听材料这一类的题目,完全可以由老师事先一键屏蔽掉原稿,只留下关键词,避免学生过分依赖听力原稿而达不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而在批改过作业之后发放原稿,再进行深度阅读或分析。
数字化的英语听力教材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以U盘、光碟作为载体,或者搭建网络平台,通过购买专有的账号密码,登陆网站获取资源;也可以直接将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固化在电子书形式的终端电子产品上,在售后服务中提供不定期的更新升级。
总之,希望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能够联手,尽早研发出价格适中,符合学生认知风格的,内容不断升级的,提供高效训练的数字化英语听力教材。无论数字化带来的教材呈现方式是多么的令人耳目一新,但教材核心的价值还在于提供知识信息以及如何选择、判断、综合、应用信息的方法,有了好的内容,教师所用的教之材恰是学生适用的学之材,英语教材如此,其他教材也是。在这一点上,数字化技术会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