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岳飞 观后感

要写作文。。。。。。。。。。。。。求了。。。。。。。。。。。。。。。。。。。。。。。。。。。。。。。。。。。。。。。。。。

  观后感1
  袁腾飞还是给暑期档的《百家讲坛》激起了不小的浪花,让这个老牌的国学节目展现出了那么一点儿青春的风采哦!袁腾飞被网友称为“袁历史”,还有个“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称号,其讲课视频便迅速走红网络,经常引来网友们的哄堂大笑,一个月内点击量就突破了100万次!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百家讲坛》这节目中许多老师都能将自己读史的心得和体会--通过自己所讲的主题内容向观众传播。
  我觉得普通大众如果不是透过兴趣和爱好去读史的话,相信80%的人都愿意去看言情小说或漫画或网络游戏。
  因为如果没有人指导的话,能透过古文中的艰涩难懂的文字去品味史学家笔下的人物真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啊!
  许多人说袁腾飞京腔滑调,评书味浓厚,我也只能说他还是比较年轻,和一些研读历史多年的专家暂时无法相比,甚至缺少了一种史学家身上特有的凝重和沧桑,但我看了“两宋风云”后觉得:无论是他的历史功底,还是幽默感绝对不是一般的历史老师所具备的(我碰见的历史老师大都是照本宣科的),如果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史学大家。至少比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史学专家强之百倍吧。

  历史上的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公元1127年,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一举占领了宋朝东京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靖康二年,赵构登基为宋高宗,建立了南宋政权。金军再次出兵灭宋,于是宋金两国硝烟四起。
  那么在两宋期间,中华大地都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件?亡国之君宋徽宗,开国皇帝宋高宗,南宋中兴四将中的岳飞、韩世忠;金国百战名将完颜兀术(金兀术),完颜亮等等,都是些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们和民间传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百家讲坛》的袁腾飞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国多年交战,最终达成和议的这段历史。其中包括两宋期间,著名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讲了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揭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袁腾飞讲述的《两宋风云》可谓讲解颇细、建树颇丰。
  但是,人们在听取那些“忠臣”、“奸臣”、“昏君”“明君”的过程中,在扼腕叹息那些“令人遗憾”“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是是非非的斗争中,常常莫名惊诧于宋朝人怎么没有一个说“民为贵、君为轻”的人?!
  宗泽起兵、岳飞起兵为什么都要高扬“迎回徽钦二帝”的大旗?!为什么那么多的英雄、那么强大的国力竟然这么窝囊?!
  按说,本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位“明君”,他重视民生,休养生息,截止杀戮,颇有当代“为老百姓坐天下,为国家安定执政”的风范,甚至可以认定,他以文官统兵、“杯酒释兵权”等等措施,也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然而,他的这种“民本思想”为什么得不到后来宋皇们继承和发扬呢?!
  《两宋凤云》里面有一特牛逼的抗金英雄叫宗泽。名头虽不如岳飞,但他是岳飞的上司,是岳飞的伯乐,一手把岳飞提拔起来的。在靖康之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原大陆,宗泽横下报国决心,招募土匪为义勇军,与官兵联合抵御再次南下的金军。宗泽的个人领导能力在这次抵御金军外侵的战斗中起了决定作用。所有的官兵以及义勇都完全听命于他。其中,当时一只义勇军,为了显示自己坚决的抗金报国决心以及不辱宗泽提携的历史使命,每名士兵在自己的脸上刺下“赤字报国,誓杀金贼”的字样,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八字军”。这从侧面也能体现出宗泽的领导能力。官兵与义勇,大家齐心协力,共讨外贼。在中原一系列保卫战当中,作战英勇,视死如归,一次次打退外贼的侵扰。但就当形式好转之时,当时南宋皇帝宋高宗,由于惧怕“你把徽钦二帝迎回来,我还做皇帝吗?”的思想,拒绝接受宗泽的军事意见,宗泽好多爱国主张也被奸佞阻碍。后宗泽病倒,只能以泪洗面的吟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绝句,最后在临终之时大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含恨而终。此情此景,无不令人哀叹愤慨!

  宗泽致死都不明白:宋高宗赵构在少年时候在宋宫里受欺负时一心励志,在北国做牛马时候一心打算复仇,但是做了几天锦衣玉食的皇帝以后,就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了,以一个人为中心了,哪里还管得了“雪靖康耻,保社稷和谐”?!哪还管得了你是忠臣还是良将?!

  再说说最令人裂肠的、千古奇冤的、让正常人痛惜的、让善良人心碎的大英雄岳飞--
  他的死还是和宗泽一样,也是因为不懂得揣摩赵构的心思啊!
  因为“政治思想太幼稚”!!
  赵构不能生育,你一个武将非要在朝堂上劝他立太子;赵构内心怕徽钦二帝又回来和他争权,你却要“直捣黄龙府”;赵构在杭州耍的得劲,你岳飞却进言让他回开封统帅军队;
  一次一次傻乎乎的劝谏,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岳飞啊岳飞,英雄啊英雄,但是他始终没有摆脱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桎梏,虽然他爱民抚民。

  为什么从小说《岳飞传》到《两宋风云》,宋朝的话题总是让国人反复咀嚼、扼腕叹息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本”和“君本”思想,让人们不断地深刻反省。

  观后感2
  现在中央10套《百家讲坛》节目,每天正在热播袁腾飞的《两宋风云》系列。六月份的时候,中央10套的广告说:袁腾飞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天啊,这一句话,吊起了我的胃口,看看到底是如何牛的,是真牛还是假牛。虽然现在才播到十几集,还没有播完,我就写了观后感,如下:

  一、小伙子年青,帅气,感觉不到三十岁,应该比我小。刚才查了一下资料,天啊,比我大三岁。1972年人,37岁了,人家如何保养的啊!

  二、刚开始,感觉挺好,故事多,特别细,有内容,知识很丰富,佩服。

  三、讲述的语流并不太好,说话时,语句不太顺。

  四、两宋王朝,固名题意应讲两宋的风云,但故事却从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开始讲起,宋朝开国的事,并没有提及。现在天天讲南宋开国之战事,一件小事竟然讲一集,有点像讲评书一样,没完没了,已经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明课题布局极不合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袁腾飞知识丰富,但课题布局极不合理,并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牛,有些失望。

  观后感3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这几年来,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赞扬,这几天,由袁腾飞教授讲的《两宋风云》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个节目主要讲了:

  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爱好,乘机勒索百姓。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这样的皇帝,最终便导致了北宋时代的灭亡。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某一件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一知半解,导致事情以失败而告终。

  以后,我还要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人和事需要我们来探讨,我期待着更多人来讲解更多历史上的故事。《百家讲坛》虽然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以后播出的,十分疲倦,但对于这时的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好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古代的事即使不睡觉也很值得。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也及时收看一下《百家讲坛》,它对大家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袁老师的历史其实学的很烂嘛。

比如,他张嘴就是“(马超临死前说)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实际《三国志》上记载马超原话是“…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
还扯淡:“岳云手持两柄大铁锤……”。历史记载却是岳云擅使“椎枪”,与“双锤”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种兵器。
再有“徐达因蓝玉案而被赐鹅,吃鹅而死”。实际上,“徐达吃鹅”本来就是清朝人胡编的(解放前这个问题就澄清了),而徐达因死后8年的蓝玉案再死一回的扯蛋史实,就更是袁老师的“发明创造”了……

——以上3个例子,足以证明,袁老师评书听的多,历史书看得不多。

历史以外,袁老师的其他学问也一塌糊涂:
比如,他极力主张ZF将外汇储备分给民众花掉,却全然不知:
1、“外汇储备”根本不是ZF能直接支配的钱!
2、外汇储备根本不能直接投入国内货币流通!!
3、曾经有个ZF将外汇直接在国内花了个精光,但其后果却是“2万倍的通货膨胀”!!!(好吧,前2条都是经济学。但这最后一条肯定是实打实的历史了啊!)

所以,就凭袁老师的学问和治学的“神经”,以及敢于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张嘴就喷的“勇气”,我就不敢不质疑袁老师的历史水平~~~

------------------------------------------------------------
所以,我要是你,就会重新读一遍《宋史》,然后把袁老师这些令人发指的错误挑出来,单独写成一篇文章交上去,看看你的历史和语文老师会怎么说?

到了你这个阶段(中学了吧?),要是没有一点对权威、对老师的批判精神和自我探索、学习的眼光,那才是白学了呢!!!
第2个回答  2010-08-04
看小燕子作文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