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什么是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复词,自清代以来为训诂学家、语言学家所瞩目,在他们的著述中时有涉及。可是在这方面的理论文章迄今不多,而古籍的注释校勘又往往牵扯到这个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以就正于方家。

一.同义复词

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先秦作品,同义复词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所谓“同义复词”,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复用,并列构成复合词语。它的内部结构关系是并列关系,其中作为构成成分的同义词,义同义近是相对的,他们往往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这就是所谓“对文则别,散文则通”。意思是说,某些同义词当分别使用在对偶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或用法有细微的差别;当分别使用时,常常各自保留了他们原来的词义或用法;当连用于散文句中的时候,它们的意义又有相通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常常是取其共同之处。

同义复词,少则两个音节,多则有三四个音节,以两个音节的居多。但在功能上却只能是一个词。由于有些同义词经常连用在一起,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复音词。现代汉语中相当一部分的双音词就是由古代两个单音同义词(近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例如“恐惧”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过:“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

2. 古文中什么是偏义复词

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的骈俪文已经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

3. 偏义副词和同义副词是什么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有两个意义相近(关)或相对(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的地方用上了偏义复词。

如“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中的“作息”就是偏义复词,“作息”分别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处,意义偏在“作”,“息”并不表示意义。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学习文言文时对此类的词的识别,主要是把它放入语境当中,联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语境,符合逻辑关系。

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这句话是用来描写刘兰芝的,刘兰芝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所以不分昼夜勤于的只能是“作”,耕作、劳作,而非休息,故此处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衬,这样既合语境又合逻辑。再如“刺诸县短长”中,“刺”是指责,指责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长”,故“长”在此不表意义,只取“短”意。

只得注意的是,在辨别偏义复词是一定要把两个语素相近的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谨庠序之教,申之义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序”,同义复词,两者都是学校,只是时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译为“学校” 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从许”, 同义复词,都有“答应”之意,故合译为“答应或允许”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惧”,同义复词,都有“害怕”之意,故译为“害怕或恐惧”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藩篱”,同义复词,都有“篱笆”之意,故译为“篱笆”,比喻边境的屏障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不知楼主是否还有其他疑问,如果有,还望指教。

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满意,望采纳。谢谢。

4. 什么叫偏义复合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是不同的意思。

②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意思是劳作。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是离去的意思。

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偏在“姥”,婆婆的意思。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偏在“兄”,指兄长。

5. 什么叫偏义复合词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1. 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是不同的意思。②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意思是劳作。

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是离去的意思。2. 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种树的地方称园,种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窃桃李,当然是入园,“圃”无义。)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偏在“姥”,婆婆的意思。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偏在“兄”,指兄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