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记忆的本质|锚定效应

如题所述

锚定效应(英语: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是认知偏差的一种。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点击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锚定效应(英语:Anchoring Effect,或focalism),心理学名词,是认知偏差的一种。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资讯(这称为锚点),即使这个资讯与这项决定无关。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断资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在接下来的决定中,再以第一个决定为基准,逐步修正。但是人类容易过度利用锚点,来对其他资讯与决定做出诠释,当锚点与实际上的事实之间的有很大出入,就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您有任何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咨询元知共读。公司以知识为内核,以书籍为媒介,意在打造美好生活共读馆,让更多人感受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所带来的认知迭代、创造美好生活。以视听交互的新颖方式呈现,让更多人享受优质的阅读体验,全面打通阅读与成长的全链路互动场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前段时间在驾校学车,练倒桩的时候开的是荣威350。当时我觉得,这车好像很少在大街上见到,估计那么一点销量都是驾校贡献的吧,就好像采购出租车能救活一款车一样。但是后来,我越来越多的在街上发现了这款车,有的时候一下能看见两三辆。是这款车在这段时间突然卖出去很多吗?显然不是。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所谓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这样的锚定在记忆过程中同样适用。事实上,这是一种心理偏差,但是,如果能够善用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记忆单词。

单词记忆的本质就是:Anchor(锚定) + Encounter(偶遇)。

如果我没有在驾校见到荣威这款车,并且想到它好像很少,没有了这个锚定过程,就不会有后来在街上遇见的时候的惊讶。如果这辆车真的很少,在街上一辆也见不到,那么这个想法也会很快就不了了之了。只有同时发生着两个过程,才能完整地完成记忆。

于是,由这两个过程,就可以得到记忆单词的最基本的方法。事实上,当我们能够分解出一个问题的原因,它的解决办法是自得的,也就是说:先问为何,自得如何。为何是不变的,但是如何是随缘的,因人而异的。

说回来,在我们知道了单词记忆的本质之后,解决办法就是:扩大锚定范围、增加偶遇可能。比如对于GRE考试而言,一本单词书就是锚定的过程,而只有这个过程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不断地偶遇,比如通过在填空和阅读题当中不断遇到单词的考法义。

有的,记忆的本质就是不断增加一个内容和另一个内容之间的联结,联结越多,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想起来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科学家们放弃通过模仿人类大脑达到人工智能而转而通过大数据的原因,因为即便复制下来人类大脑所有的神经元信息,也不能在想一件事的时候,通过同样的联结想出同样的内容。

既然说是更本质的原理,就必须要能够解释更表层的现象。前面说的锚定,其实就是增加一个新的事物和已知事物的联结,而偶遇,就是不断地增加这个事物与不同的情景的联结。

这同样可以解释大量记忆单词的时候,词根词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可以通过一个词根建立大量的联结。同样的道理,很多人抱怨单词书很难坚持下来,但是事实就是,开始的困难仅仅存在于开始阶段。单词的记忆是呈指数式上升的,因为已经记住的单词越多,从那些记忆的碎片里找到可以与新单词联结的可能性就越大,理论上你已经记住了9个单词,记住新单词的可能性就是你只会一个单词的九倍。

我觉得遗忘曲线是个好东西,背单词的时候总说,要对抗遗忘曲线,每1、2、3、5、7天要复习。而事实上,遗忘曲线可以帮助人记住高频词,忘掉低频词,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高频词常出现,自然记忆深刻,低频词少见,自然只能识记,偶尔忘掉也无妨。而不是把单词书一遍遍过,高频低频词同等对待。

当然,一个单词在GRE考试中的考法义通常与它字面的意思不同,这其实是由于学术写作的风格导致的。就好像新闻写作也会有自己的风格,也就会有高频词和特定的含义。学术和新闻写作中,都很喜欢把很简单的词用出特定的意思来:比如说tepid不能理解为微温的,而是不冷不热的,表示对一些事情不热情、很冷淡。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争论,背单词要背英文释义还是中文释义?其实英文释义和中文释义的区别就在于,英文释义可以少一次转换,算法效率比较高。缺点就是,增加了记忆的成本,需要在已经掌握了比较大的词汇量之后才能尝试。否则会出现循环查词的问题,所谓的循环查词,就是一个单词的是释义里又有不认识的词,然后一步步深入进去,最后忘了原来查的是什么词了。就好像查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的维基百科,发现又有很多不知道的名词,再一个个点进去,最终陷入到知识的泥沼中。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已有的储备和联结,并且及时止住,打包知识。

其实还有一个跳过英文释义,同时也不会增加记忆成本的办法,就是把一个词直接放在谷歌图片里敲回车,现在也有一些软件实现做好了这件事情。通过图片,可以直接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同时避免再遇到很多生词的循环查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