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脱棉,死后变兔子”和“春捂秋冻”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如题所述

我觉得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它们一个鼓励清明脱棉衣,一个鼓励春天保暖),都是根据特定地理位置和自然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在生活中要学会灵活掌握,遇到不同的情况做出合适的抉择,而不是盲从。

清明节是小伙伴们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如何着装费思量,有人说‘二八月乱穿衣’,果不其然,街道上经常出现冬装与夏装相遇的奇怪景象,这主要是因为有的人坚信‘春捂秋冻’,有的小伙伴坚信‘清明不脱棉,死后变兔子’而选择脱掉棉衣,那么哪一个更有道理呢?接下来就聊一下这个话题。

01、春捂秋冻,蕴含古人大智慧

春捂秋冻:春天不要着急脱掉棉衣,而秋季不要过早穿上棉衣,这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蕴含着他们的大智慧,过去,对于古人来说,冬季是漫长的岁月,尤其是北方大部分地区,过去由于缺衣少食,人体经过一个冬天消耗,已经变得非常脆弱,繁重的春耕对人们来说是最艰难的岁月。

而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过早地脱掉棉衣是非常容易感冒的,再加上过去寒冷的冬季,人们的身体因为寒冷而导致的脂肪过度消耗,身体变得比较消瘦,因此调整体温,适应多变天气的能力也会变弱,缺少脂肪这个保温层,棉衣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其实,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也是如此,它们在入夏前才开始掉毛(换衣服),其实就是把过冬的厚衣服慢慢脱掉,重新长出适合夏季温度的稀疏体毛,似乎也懂得“春捂秋冻”这个道理。

02、清明不脱棉,死后变兔子

这句俗语同“春节前要把家里的南瓜全部吃掉,吃不完就要扔掉一样”希望获得一个好的兆头,意思是:清明过后就不要再穿棉衣了,否则下辈子会变成兔子,因为兔子是最怕冷的动物,脱毛最晚。因此古人才留下“清明不脱棉,死后变兔子”的说法。

03、清明踏青,天气决定选择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虽然贵如油,对自然界的植物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在春风的吹拂下,我们的身体是非常容易因潮湿阴冷而生病的,因此,在清明前后做好保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选择清明登山踏青的小伙伴们,山风很大,更要注意保暖。

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对于南方来说,如果一直坚持“春捂秋冻”,那么也是会出问题的,但是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诸如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清明时节大地还没有开化,而且有些地方还在大雪纷飞,想要脱棉衣,也是非常不现实,要学会变通。

而其目的地也会影响我们的着装,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会越冷,北纬值越大会越冷,所以踏青目的地选择也决定是否穿“棉衣”,可以根据出行目的地的方位和海拔来做出决定,如果选择那种“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景区,保暖工作非常重要。

外出旅游,与生活在家中不一样,冷暖随时可以增减衣物,到野外旅游,要学会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做到有备无患,不能生搬硬套,在中国有很多“一天有四季”的地方,秋季阿尔山,大兴安岭南侧局部还在过夏天,山顶已经开始下雪,有冬季味道。

清明节,你是否已经选好目的地了?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出行衣物?会不会带上棉衣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

【温馨提示】

北方的春天,风沙比较多,空气干燥,外出旅游,记得多喝热水,避免上火;至少要准备一件冲锋衣,可抗春风,也可保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3
我觉得不矛盾,因为前者说的有可能针对南方地区,而春捂秋冻说的是普遍的养生原则,如果温度超过15度就要脱去棉衣,这种“捂”也不是没有前提和条件的。
第2个回答  2021-03-23
不矛盾。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前后都会有所降温。再加上的确春天不要那么早脱衣服,秋天不必要我下穿那么厚
第3个回答  2021-03-23
这种说法不矛盾,因为清明已经是非常暖和的天气啦,穿的很多会捂出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