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的官职按大小如何进行排列?

如题所述

说起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史书上的一般默认的排名顺序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那么,这个排名和他们的官职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可以来详细看下: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中的第一名,不仅是其他三位的前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其他三位的半个伯乐,一手创立湘军,剿灭太平天国,官封一等毅勇侯、武英殿大学士,曾做过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死后谥号文正

李鸿章: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淮军的创始人、洋务运动主要领袖之一,还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封一等肃毅伯、文华殿大学士,先后担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死后谥号文忠。

左宗棠:曾国藩的幕僚之一,楚军创始人、洋务运动主要领袖之一,镇压捻军,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官封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先后担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死后谥号文襄。

张之洞:洋务运动主要领袖之一,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汉阳钢铁厂,并在中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官封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历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署两江总督,死后谥号文襄。

首先,从年龄上来说,曾国藩最年长,其次是左宗棠,再次是李鸿章,张之洞最小。其中曾国藩和左宗棠平辈论交,李鸿章是学生辈,张之洞更是他们之中的晚辈。

其次,从他们死后清廷对他们的评价来看,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这是古往今来文官的最高评价,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轻易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在历史上能够获得这个谥号大臣,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范仲淹、司马光、耶律楚材、方孝孺、李东阳等。清廷愿意把这个“文正”的谥号赏给曾国藩,可见对他的认可。

至于李鸿章的“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而左宗棠和张之洞的“文襄”,又比“文忠”稍逊色一点。从这层意义上说,在他们四人去世后,清廷给他们的盖棺定论就是曾国潘排名第一,李鸿章次之,左宗棠和张之洞再次之。

接来下,我们来重点看一下他们四人的官职大小:在清朝,我们在分析某个官员的官职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分别是大学士、总督和爵位。

大学士:清朝自乾隆改革官职以来,朝中大学士主要分为“三殿三阁”,即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但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从乾隆十三年开始,他们的排名一般是这样: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当时,曾国藩是武英殿大学士,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张之洞是体仁阁大学士,所以单从大学士这个官职来说,李鸿章排名第一,曾国藩排名第二,左宗棠排名第三,张之洞排名第四。

总督:清代的总督一般为正二品,主要职责是统管一省或者两三省的军务、行政大权,所以总督往往是真正具有实权的封疆大吏。

在清朝的众多总督之中,按照地理位置等因素,其总督的地位也是有高有底。一般情况下,东三省总督是众多总督中地位最高的,往往只能由满清贵族才能担任,其次依次为直隶、两江、两广、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云贵等。

当时,曾国藩和李鸿章最高都担任过直隶总督,而左宗棠和张之洞最高只担任过两江总督,不过曾国藩相比于李鸿章,他还担任过两江总督,所以要胜李鸿章一筹。

同时,张之洞只是署两江总督,也就是暂时代理两江总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职,所以要逊于左宗棠。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们四人按照总督官职的排名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爵位:清朝的爵位依然是按照“公、侯、伯、子、男”,其中每个爵位又分为三个等级。

曾国藩的爵位是一等毅勇侯,也就是一等侯爵;李鸿章的爵位是一等肃毅伯,相当于是一等伯爵;左宗棠的爵位是二等恪靖侯,也就是二等侯爵;张之洞着没有被封爵位。所以从爵位上说,他们四个人的排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最后,我们把大学士、总督和爵位这三个官职综合起来排名:曾国藩在总督和爵位这两项中都排名第一,在大学士中排名第二。李鸿章在大学士中排名第一,在总督中排名第二,在爵位中排名第三。左宗棠在大学士和总督中都排名第三,在爵位中排名第二。张之洞则在这三项中都排名第四。所以从官职上来说,他们四人的排名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