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八仙人”都有谁?其中谁的酒量能排名第一?

如题所述

酒中“八仙人”指唐代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中有所介绍。这首诗大约是天宝五年杜甫初到长安时所作。史称李白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俱善饮,称为“酒中八仙人”,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 

饮中八仙歌——杜甫(唐)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一仙贺知章

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

二仙汝阳王李琎

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所谓“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酒泉去。相传那里“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三仙李适之

他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衔杯乐圣称避贤”即化用李适之诗句。“乐圣”即喜喝清酒,“避贤”,即不喝浊酒。

四仙崔宗之

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

五仙苏晋

苏晋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禅”了。

六仙李白

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

他“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

八仙焦遂

袁郊在《甘泽谣》中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人。

八仙中,酒量最大的当属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需倾三百杯。 而且李白斗酒诗百篇,写诗他是必喝酒。所以八人中,李白的酒量最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