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半吊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前不久,我罕见想有下厨的冲动,但这个想法立马被我媳妇给打断了,媳妇说:“就你这半吊子样儿,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

大家应该都知道, “半吊子”这个词应该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经常能用到的日常用语了。所谓的半吊子,所表达的意思有好几层,我所理解的“半吊子”大概就是:某方面的知识或技术,不够熟练的意思。比如本文开头,我媳妇说我半吊子,其实是在指我的厨艺不佳,不足以能做出一顿美食的意思。

除此之外,半吊子还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不通事理;二是一个人做事情稀里糊涂,且虎头蛇尾的意思。

由此可见,“半吊子”这个词虽然有点俗气,但是却也是有一定来历的。本文咱们就追根溯源,一起来认识一下,“半吊子”这个词的典故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半吊子”其实是源自我国古代钱币计量方面的制度。

提到我国古代的钱币,大多数人应该一下子就能想到圆形方孔的铜钱。这种钱携带起来,远比我们现在的纸币要麻烦的多,且在计算起来也远不比现在简单。

古代人也是很有智慧的,所以为了方便携带和计算,人们就想出来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数好个数之后,按照个数把铜钱用细绳串起来。这就是我们俗语说的“铜钱串子”了。而这一串铜钱,也有了一个新的计量单位,人们称之为“贯”,这个“贯”字,与“家财万贯”中的“贯”是一个意思。

到了清代,人们习惯把“一贯”称之为是“一吊”。这一吊有一千文,而半吊就是五百文。而半吊也是有说法的,因为“不满串、不成吊”,因此用谐音的方式来理解,就有了“不成调”的说法。由此开始“半吊子”几层意思,就开始流传至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古代的半吊子是钱币的一种计量单位,由于每个人的花销不一样,所以常常留下半吊钱,后来指那种技术不到家的人。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古代的半吊子是半串钱,一吊子钱是一千文钱,半吊子钱是五百文钱,后来古代文人延伸词意,表示一些不靠谱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11-06
“半吊子”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古代货币常为圆形方孔,用线串之,为一贯,1000文。至清代又被称“一吊”。半吊即不满串、不成吊,引申为不成调、不着调之意,人们就用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常常听到有人说XXX就是一个“半吊子”,其实说人半吊子并不算是骂人,应该是与“不靠谱”类似,大多数是因为某人在做事,思想,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而做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楚剧有一出传统小戏就叫《半吊子卖鞋》,是搬演一个绰号“半吊子”的鞋匠腊月三十卖鞋过年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