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怎样下决心?

如题所述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想买一样东西,但是又很犹豫。究竟是买还是不买,这就叫消费的决策。那么决策的根据是什么呢?

一般说来,进行消费的决策,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考虑“可得效用”和“实际效用”

人们为什么要买一样东西?是因为它有用。但是,某件物品的“可得效用”(它本身所能发挥的最大效用)秘“实际效用”(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能发挥它多大效用)是有差距的。例如一部电子计算器,有五种功能,但实际只需要它发挥两种功能,那么“可得效用”与“实际效用”之比为五比二,买它就不合算,所以就可以考虑买一个结构简单些、价格便宜些的。再如,从家到工作单位的路不远,那么就可以买自行车代步,而不必买摩托车,因为距离不远,摩托车的功能是难以充分发挥的。

考虑一次性投资和日常耗费

有些物品买它的时候花钱(一次性投资)较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的耗费(日常耗费)较少;买另一种物品则相反。例如买锅,买高压锅要一百多元,一次性投资较多,但在使用过程中省时间、省煤气;如果买铝锅,只要几十元钱,一次性投资较少,但在使用过程中与高压锅相比,要费时间,费煤气。因此,如果经济开支不紧张,从长远考虑,还是以买高压锅为好。

考虑购物中的“相关性”

所谓购物中的“相关性”,就是说,买了这个,还得配那个。例如,买了录音机,就不能不买磁带;买了自行车,就不能不装车锁,还要买件雨披;做了一套西装,必须配上硬领衬衫、领带、皮鞋等等。这种“相关性”会影响到消费决策,如果买了这件东西还要买其他相关的几件东西,那么就不仅要考虑买这件东西的支出,而且要考虑总支出了。同时,这种“相关性”还影响到商品的选择,例如买沙发,与此“相关”的就是要不要做沙发套?如果准备做沙发套,那么可买呢绒面料的沙发,如果不准备做沙发套,还是以买人造革面料的沙发为好。

考虑物品的“可替代性”

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总是要购买或寻求一些物品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但是,能满足这种需要的有许多物品,有时就选择了物品甲来替代物品乙。为什么要以此替代被呢?这主要是从效用和价格两个因素考虑的。这里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一是物品甲和物品乙的效用相同或差不多,但价格甲比乙便宜,所以可替代乙,如一套较好的毛涤西服可替代全毛西服。二是物品甲和物品乙价格差不多,但是效用甲大于乙,人们就会以前者代替后者,如以两用包来替代单用包。三是物品甲的价格一倍于物品乙,但其耐用程度两倍、三倍于物品乙,所以人们也会以前者替代后者。

考虑“最佳购买时机”

购买消费品,还要掌握时机。如果买得过早,以后这个物品降价了,质量又提高了,就使早先的购买者产生懊恼之感;如果买晚了,有些价廉物美的东西就会失之交臂,而且会影响使用。这里就有怎样掌握“最佳购买时机”的问题。一般说来,工业新产品不必买得太早,因为在最初阶段生产成本高、质量也不稳定;到已经有了同类产品和它竞争,迫使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时,购买最为适宜。至于一些农副产品,刚上市时很贵,过几天大批上市时就便宜了,所以如无特殊需要,也不必买得太急,但是如果等到要过时令再买,可能质量不好,价格也贵了,那也是不合适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