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突出表现了作者在昏沉的夜里对好的故事的孜孜追求,再次把美好的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强烈的对照起来,倾注了自己对理想执着的爱,对现实的切齿恨。

《好的故事》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的原因是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的,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一开始,灯光越来越小,灯罩被“油”调暗,到处都是鞭炮和烟雾。那是一个“黑夜”。“我”读了一本书,当一个困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好故事。”在这里,令人窒息、昏昏欲睡、令人反感的空气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最后,我身处现实中的“黑夜”,但“我总是记得看到这个好故事”,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决心与“黑夜”抗争。

扩展资料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9
表达了作者想改变旧社会的想法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

启迪人们摧毁“黑夜”,实现“好故事”的强烈生活愿望,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对理想的热切向往。全文的风景是真实的,细致的,和景在情,有意的。

扩展资料:

1、创建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早发表于1925年2月9日的《Threads》杂志第13期。关于这首散文诗的写作日期,作者鲁迅在编纂《野草集》时,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二月二十四日”。

它比鲁迅误录的散文诗《语丝》晚发表了两个多月。查《鲁迅的日记》,其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关于《野草》的每一个记载,只有一次,就是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有一个记载:“写《野草》”。这一天是中国新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五天,这与文章的开头是一致的。

2、历史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大乱之中,帝国主义迫害中国,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笔者和广大人民一样,期待着早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2个回答  2023-03-13
《好的故事》这一文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者所运用的写作书法上。 运用了时间顺序,分别从入梦,梦中,梦醒这三个方面来主要进行描写。并且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前后对照,可以更加深刻的来表现本文想要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其中首尾呼应主要是为了点明一个非常黑暗的环境,以景结情,能够使人们更加的共情,渲染了气氛。前后对照,主要是作者的回忆和美好梦境的一个比较鲜明的对照,可以更加突出表现了对好的故事的强烈向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
第3个回答  2023-05-05
《好的故事》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表达了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描写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