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吡啶类除草剂有什么特性?

如题所述

联吡啶类除草剂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开发的。此类除草剂具有杀草谱广,触杀作用快,非选择性特点。该类除草剂有两个重要的品种: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在中国,百草枯是主要的灭生性除草剂品种之一,在非耕地、果园广泛使用。

百草枯(paraquat,克芜踪,对草快)。

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

主要理化性质:离子百草枯无色或淡黄色固体。相对密度1.24(20℃/20℃)。蒸气压接近于0(20℃)。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对金属有腐蚀性。纯品白色结晶体。熔点300℃(分解)。蒸气压<1.330-5kPa。易溶于水,不溶于烃类,少量溶于低级醇。制剂中含腐蚀抑制剂。两者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稳定。可被碱水解,遇紫外线分解。惰性黏土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其钝化。水剂非可燃性。分解产物有氯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毒性:属高毒类。经口中毒先出现消化道刺激腐蚀症状,继之肺水肿、肺纤维化、呼吸衰竭、伴多种器官损伤。喷洒不当,可发生皮炎和眼损伤。急性毒性:口腔、食道黏膜大面积损伤,伴多系统毒性,以肺尤甚。急性中毒3~6d后死亡的大鼠,肺呈水肿、肺泡内出血;如存活10d以上,肺主要呈纤维化改变。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工人可见指甲损伤、鼻出血和皮炎。

生物活性: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季胺盐类除草剂。有效成分对叶绿体层膜破坏力极强,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很快终止,叶片着药后2~3h即开始受害变色,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绿色组织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但无传导性,只能使着药部位受害,不能穿透栓质化的树皮,接触土壤后容易钝化。不能破坏植株的根部和土壤内潜藏的种子,因而施药后杂草有再生现象。百草枯进入泥土后很快失去活性,在土壤中无残留毒性,正常使用对野生动物及环境不产生危害。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该除草剂对车前草、蓼、毛地黄、茅草、鸭跖草、香附子等莎草科杂草效果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