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买书藏书的尴尬经历吗?

如题所述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就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就像快乐的鱼儿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读书使人愉快、使人陶醉,然而买书却是更加使人快乐。下面,我就讲讲我一次买书的经历吧!一个周日的上午,我高高兴兴地跟着爷爷来到西单图书大厦。我走进图书大厦,哇,图书大厦的书真多!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要买的那本《百科全书》在哪里呢?我在图书大厦找来找去怎么都没找到《百科全书》。于是,我就鼓起勇气询问大厦的服务员,然后我到阿姨告诉的位置仔细地寻找,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我要买的那本《百科全书》。我爱不释手捧起《百科全书》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书中奇妙的知识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陶醉。连付款结账的事差点给忘了。

通过这次买书的经历,点燃了我求知的好奇心,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我越来越感到书对我非常重要。

啊,买书的感觉真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4

夜灯下,捧着新买的《曾国藩全书》,我如痴如醉。从第一编《霸志箴》到第二编《挺经箴》再到第三编《忠信箴》,看得津津有味。于我,书是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的世界。人生旅途每向前一步,都离不开书对我的支撑。

  想着我与书结缘,儿时买书的一次经历立即浮现开来。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十几岁,在村里的学校上六年级。当时物质匮乏,想读一本好书无异于天方夜谭,而我对书情有独钟,尤其文学方面的书籍。

  春天,一个星期日的早上,吃过饭,娘笑盈盈地对我说:“今个儿礼拜天,正好礼元镇逢集,你和你爹去赶集,抓两个猪仔回来喂,喂大卖了钱,好供你上学。”

  听说要去镇里,我一蹦老高。爹来到放柴火的偏房里,拿出用荆条编的小篓子,抓了几把麦秸放进去,背在我的肩上说:“走,赶集去!”
  到了镇上。爹带着我径直去了农贸市场,爹和卖猪仔的小贩搞起了价钱,讨价还价,这家搞不成,又去另一家。我感到无聊,就对爹说:“爹,你和他们搞价,我去火车站看看。”
  刚到火车站广场,一个卖书的小摊便进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地上铺了块塑料布,上面摆了几十本图书,几位男女围着书摊翻看;一个摊主模样的中年人坐在小马扎上,吸着烟,不时地对看书的人说着什么。我奔到书摊前蹲下,如同一个饿极了的乞丐看见食物,目光在塑料布上来回搜寻。突然,《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吸引了我,我趴到塑料布上,把这本书拿在手中,如饥似渴地读着。

  “哎,小伙子,要不要?这是卖书呢,不是图书馆!”摊主嚷嚷了一声,而我正被《故乡》中少年闰土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没有理会他。

  摊主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别光看,买不买?”

  “买,买!”我头也没抬,答应了一声。

  摊主听到了我要买书,又坐到了他的小马扎上。

  不知过了多久,爹背着他买的两只小猪仔走了过来,边擦着汗边说:“好娃,你咋在这哩,害得我好找!”

  看见爹来了,我放下书说:“爹,我就在这看书,哪也没去。”

  爹呵呵笑了:“没跑丢就好,走,吃饭去,爹带你喝羊汤、吃烧饼!”

  “我不喝羊汤,不吃烧饼,我要买书!”

  爹娘就生我一个男娃,上面两个姐姐,从小到大,他们总是宠着、惯着我。见我这样,爹说:“好娃,吃了饭肚子就不饿了,买书看,能填饱肚子吗?”

  “我不管,我就要买书!”无论爹如何劝说,我仍然不依不饶。

  炽热太阳下,爹一脸的无奈。他把背着猪仔的篓子放下,擦了擦汗,问:“那书多少钱?”

  我翻开书的背面看了看:“四毛五分钱。”

  听了我的话,我感觉爹猛然间愣怔了一下,右手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前的口袋,眼神有些忧郁地望了望我,然后坚决地拖住我的手,背起放着两只小猪仔的篓子,说:“好娃,书今个儿不买了,改天爹保证给你买。走,咱吃饭去!”

  我极不情愿地被爹拽着,往路边的羊汤馆走去,身后摊主喋喋不休地叫着:“这小家伙,白看了半天书。”

  羊肉汤一毛五分钱一碗,烧饼五分钱一个,爹喝了一碗羊肉汤,吃了两个烧饼;我喝了一碗羊肉汤,吃了一个烧饼,算账的时候,爹从他胸前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五毛钱,羊汤馆老板找了他五分钱一个钢镚。巧的是,这顿饭钱和我要买的那本书,都是四毛五分钱。

  吃过饭,我和爹默默地往回走,一路无语。

  回到家里,我闷闷不乐地一头钻进屋里,坐在炕沿上发呆。

  娘见我蔫蔫的样子,关切地走过来,用手摸着我的额头说:“咋了娃儿,感冒了?”

  “没有。”我瓮声瓮气地答道。

  “咋?你爹没叫你吃饭?饿了?”娘又关心道。

  “喝羊汤、吃烧饼了。”

  “那你咋这样不高兴,谁欺负你了,娘去找他!”

  听了娘的话,我像受了极大的委屈,把爹没有给我买书的事一股脑地倒了出来,泪水夺眶而出:“就四毛五分钱,爹都不舍得给我买。”

  恰在这时,爹喂饱了小猪仔走进屋里。

  娘说:“就四毛五分钱,你给他买一本就算了,惹得咱娃儿不高兴。”

  爹俯下身子,用他那长满老茧的手抹去我脸上的泪花,习惯性地“咳、咳”了两声,像是对我又像是对娘说:“赶集那会儿身上只有八块钱,我看见这两只小猪仔又肥又欢实,就想买下来。卖猪仔的非要八块钱,搞了半天,最后给了人家七块五成交。见娃儿要买书时,我身上只剩五毛钱了。”

  “那不正好给娃儿买本书吗?”娘急切地插话道。

  “咳,咳!”只见爹脸上布满皱纹的肌肉又抽搐了一下,说:“娃儿要买书的那会儿,我寻思半天呢!要买书,就没钱吃饭;要吃饭,就没钱买书,娃儿跟我赶集去了,我总不能让娃儿饿着肚子回家吧?书啥时候都能买,可娃儿饿坏了咋办呀?”说到这儿,爹蹲到我的前面,哄着我说:“好娃,别哭了!改天爹一定把那本书给你买回来。”

  看着爹那眼袋松弛下垂的眼睛,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爹听我说要买书时尴尬的一个愣怔和下意识摸口袋的情景,一下子明白了:爹是怕我饿着了啊。我搂住爹的脖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爹,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买书了。”

  爹站起来,抱着我说:“不!只要我娃儿爱看书,就是累死累活也要给娃儿买!”

  不久,又是逢集时,娘拿出一块钱,对我说:“这是娘卖鸡蛋攒的一块钱,你去镇上把你要的那本书给买回来吧!”

  我二话没说,从娘手里夺过钱,一路小跑往镇上走去。火车站的书摊还在,我要的那本书还在,同时我还发现一本《鲁迅书信选》,四毛二分钱一本。毫不含糊,八毛七分钱,我把鲁迅的两本书全部收入囊中,然后一毛钱买了两个火烧,一边吃一边心满意足地往回走,边走边看。



  几十年过去了,爹娘含笑九泉也十多年了,我也由一个懵懂少年步入了知天命之年,但那次买书的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从那时起,去书店或逛书摊,看到自己喜欢的书,虽书价大涨,但只要喜欢,总会毫不吝啬地买来,日积月累,我的藏书也有3万多册了。望着一架架图书,快乐满堂,读书时的那份从容与自在,妙不可言。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书心存敬仰,我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修养,它净化着我的心灵,丰富着我的思想,启迪着我的人生。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读书的启蒙者,我的爹娘。

第2个回答  2017-10-04

藏书不多,大都是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随性根据老师提供的各种参考书和书单、加上个人阅读兴趣购买的,数量也不多,不到一千。不料在毕业搬入出租房和换出租房之间出现了各种问题,数量之“大”带来的是打包数量多,搬运时请的人手比较多,最终从学校运到住处也是用了箱式货车,从一楼搬到没有电梯的三楼,七月初的天气下自是人人汗流浃背,却是辛苦。
由于号称书“多”,因而在接下来在放书和搬书的问题上与妻子和家人都出现了分歧。笔者认为每一本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和思考后购买的,虽然眼前能读的和“用得上”的不多,但坚持阅读,始终是一笔“财富”。妻的意见是或者处理出售,或者选大部分运往老家,放在那里,用的时候拿回来就是了。老家隔着千山万水,寄回去已是不易,而况要拣用一本阅读又是何其的难。父亲听到寄书回家的想法后也是满是疑惑,“寄回家有什么用?”最后,在书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加上近期搬家带来的困扰——租多大的房子等,都成为了矛盾。笔者想,作为一个读书人,秉持着每天读一点的心态,持之以恒,所藏之书定能发挥一些“功用”,况读书本不是为“有用”而读。加之每年在好书出现、价格适宜之时稍加添置,纵使脱离校园,不进学术圈,总能保持一个读书藏书的好循环。有幸进入小组多年,未能发文,仅零星发言评论,言语未必中肯。因近期关于藏书购书的困惑缠身,甚至有所矛盾,因而将个人经历略述如上,一来暂抒心中闷气,二来抛出拙砖,不知广大书友是否有同种遭际,可否有妥善之建议或相同之想法一同抒发,有所交流。
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何时,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之言所谓有理——“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