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3-2可知:前寒武的长城系和蓟县系相对富集成矿元素As、Sb、Pb、Zn、Ba;古元古界结晶片岩、片麻岩,则富集As、Sb、Pb、Zn、Ni、Ba。
由表3-3可知:Pb元素的含量,在下古生界各层位、各岩性中均大于地壳平均含量(12.5×10-6),为18×10-6~59.01×10-6;Zn 元素的含量,除在志留系碎屑岩中为52.14×10-6(小于地壳平均含量70×10-6)之外,在其余下古生界各层位、各岩性中也均大于地壳平均含量70×10-6,为78.9×10-6~84.7×10-6;因此,区内下古生界在该区铅锌成矿作用中,提供了丰富的Pb、Zn成矿物质来源。
表3-3 西昆仑地区下古生界各元素含量表
注:元素含量单位:Au为10-9,其余为10-6。 (资料来源:湖南有色217队,1996)
由表3-4可知:区内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碎屑岩中Pb元素含量(14.23×10-6~28.1×10-6)普遍高于地壳平均含量(12.5×10-6);Zn元素含量以石炭系碳酸盐岩、碎屑岩中含量最高为(86.7×10-6~88×10-6),高于地壳平均含量(70×10-6)。
表3-4 西昆仑地区泥盆-石炭系各元素含量表
续表
注:元素含量单位:Au为10-9,其余为10-6。 (资料来源:湖南有色217队,1996)
区内泥盆系、石炭系在该区铅锌成矿作用中,也提供了部分Pb、Zn成矿物质来源。
综合分析,可知在时序演化上:由Ptln-Jx-O-S-D-C,成矿元素Cr、Ni、Co、Mo、Pb、Zn、Cu、Au、As、Sb总体上由高➝低➝高变化;而 Au、As、Sb 由低➝高变化,Pb、Zn则由低➝高➝低➝高交替变化。元素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不同沉积构造环境变化关系,古元古代处于稳定的克拉通地盾,Cu、Fe等元素同生聚集;到奥陶-志留纪处于海槽环境,利于Cu、Au聚集,特别是火山岩更富集Cu、Ni,到晚古生代大陆棚边缘开阔陆相浅海环境灰岩相有利于Pb、Zn元素聚集。
元素的丰度值高,表明地质作用使该元素的含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是成矿有利的一个标志。但元素的富集系数更是衡量其富集成矿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昆仑地区不同层位的不同岩性中,各成矿元素丰度及富集系数差异极大(表3-5),如Au在区内奥陶志留系细碎屑岩中和石炭系绿片岩中含呈相对较高,富集系数为1.70~1.62;Pb、Zn在区内石炭系及下古生界中均较富集,其富集系数分别为1.74~2.79和1.16~1.35(除Zn在石炭系绿片岩中为0.89之外),且以下古生界最为富集。这与区内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上古生界之中的事实并不矛盾,相反,它证明了这些铅锌矿床(点)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是来自于下部地层(下古生界),是在热液作用下,成矿物质从下古生界运移到了上古生界之中,由于热液性质的变化而发生沉淀,从而导致成矿元素的局部富集。
表3-5 西昆仑不同层位、不同岩性地层中成矿元素丰度及富集系数表
注:元素含量单位:Au为10-9,其余为10-6。 (资料来源:湖南有色217队,1996)